伪冒
wěi mào伪冒的意思和解释
假冒;冒充。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时 归明 人观察使 黄璘 ,措置 广西 边事,招徠 大理国 进奉。朝廷疑之,下本路帅臣究实。曾祖抗章言伪冒,忤 蔡京 意,乃落职宫祠。”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二节:“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
伪冒的词语分解
1.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装。~造。作~。~钞。去~存真。2.不合法的;窃取政权、不为人民所拥护的:~政权。~军。~组织。
mào1.透出;往上升:~汗。~烟。~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雨。~险。3.鲁莽;轻率:~失。~昧。4.假充:~名。~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