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哪里有看风水的(怀远哪里有算命的)

安徽网蚌埠消息 初夏时节,走进怀远县荆山镇涡南村,平坦宽敞通村道路直通气派的农舍,新生的红叶石楠好似两条艳丽的彩绸飘动在道路两侧,废水沟、臭水塘改建的花园、健身娱乐广场花红柳绿,亭台小桥流水潺潺,漂亮的农民大舞台展示着村民们的精神风貌。

沿着村庄缓行,抬眼可见浓郁的村土人情和难以割舍的乡愁,地标和沟渠走向都没有改变,只是村庄变美了,植被变得丰富养眼了。村民范兴玲指着一处垂柳掩映的亭台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村民倾倒垃圾的地方,臭水沟连着垃圾坑,杂草丛生、蚊蝇肆虐,生活在周边的村民都管这里叫涡南村的“龙须沟”。获得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立项后,村里下决心治理的就里的“脏乱差”,村民们齐心合力,铲平了 “垃圾坑”、改造了臭水沟,结合农村环境整治,修建了有水塘、有亭台、有小桥流水的农民乐园。紧接着村里有组织开展了杂物堆、柴草堆、粪堆、旱厕集中清理和改水、改厕、改善生活环境“三大革命”,断垣残壁、柴草满院、漂浮垃圾遍地的“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治,能生活在有公厕、有公园、有文化健身广场的优雅舒适环境里人都显得特别有精神。

涡南村有三个自然庄,“三竖四横”7条路,为争夺修路先后的主动权,三个自然庄的村民闹出了许多不愉快。村民孙勇跟记者谈起村民间的纠纷,至今还抱怨有所不值。结果挣来挣只修了几条“断头路”,照样摆脱不了“雨天一身泥、晴天满眼灰”处境。只有通路、通水、通电才能通人心,村里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摆花架子、不搞好看不适用的形象工程,将低压整改、通自来水和通水泥路三个项目并轨施工,让家家户户用上了安全电、安装了自来水、门前通上了水泥路。共享改革红利不能停留在嘴上,村里用土地征迁集体留存的部分,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村监督委员会集体决策,配套建设了公厕、路灯、绿化带,让美丽村庄成为环境美、生活美的风水宝地。

“好的人居环境光靠整治不行、得有长效机制管控约束、还要有“群策群力”的整体意识”,说起涡南村改掉“懒、馋、脏”的坏毛病的经历,村党总支书记侯建明一语点破了“窗户纸”。涡南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公共实施和基础实施得到全面硬化、亮化后,村民的生活习惯成了环境整治整村推进“最大障碍”,特别是垃圾随手扔、柴草随意堆、杂物到处丢的“坏毛病”,让漂亮的村庄也丢失了几分色彩。新生活就该有新气象,面对环境整治整村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涡南村把环境整治、门前三包写进了村规民约。村民用水协会负责人孙敦文说:“村规民约只是写在纸上,而村两委谋划出的“五老治村”方案,让村民们牢记在心。五老治村”说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就是把村里的老党员、退职村干部、老教师、回村老职工、退伍老兵组织起来,佩戴着环境整治志愿者的标识,担负起宣传环保、劝导不文明行为、清扫卫生死角等义务,“五老人员”就像五根标杆,立在了村民的面前。”村民路正明接着补充说:“印在纸上、贴在墙上”的村规民约,只是一种举措,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五老’在环境整治中的具体办法。特别是对待一些不守规矩的村民,‘五老’不批评、不指责、不卖老,而是用前边丢、后边捡实际行动,让不遵守村规民约的人脸热、冒汗,用无声的行动给村民上了“难忘的一课”。

涡南村不仅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实现“化蛹成蝶”嬗变,一些接地气、连民心的自治管理方法也是百花盛开。通过引凤还巢,让荆城花叶厂、金益来服装厂、盛世人家电器组装厂、饮水机厂、食品厂等一批中小企业在村里落地生根,有效提高了全村的总体经济产值和村集体经济积累,还为贫困户提供了120多个就业岗位,使村民可支配性收入有元,提高到元。

跳展出乡村美好梦,舞开百姓喜乐花,用当地村民的自己话来说:过去是看着庄稼的收成过,现在是踩着花鼓灯锣鼓点子跳着、唱着过日子。(吴高翔)

来源:安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