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城看风水的哪家好(蔚县看风水比较好的)

在蔚县老一代人中,谈起南蛮子方观承无不恨之入骨。其罪状在民间广为流传,收集在田永翔任主编、徐俊峰任副主编的《蔚县民间故事卷.上卷》一书中,有《方观承在张家口》《方观承下蔚州》《方观承进京》《四字夺魁首》《方观承上任以后》《凤凰台与方观承》等有关方观承在蔚县的传说。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都讲得活龙活现,出神人化,精彩之极。

这些故事和传说的梗概主要讲得是方观承年轻时生活落魄,穷困潦倒,流落到张家口以卖字画为生,在武城街写牌匾,被一位蔚县拾粪老人羞辱后,流落到蔚州寻找老人学习书法,他受尽磨难,忍辱负重,寄人篱下,虚心求教,终于学得真谛。后来考中进士,殿试对乾隆帝的提问对答如流,深得乾隆皇帝赏识,趁皇帝高兴之余,提出要做蔚州知州之请求,立刻得到恩准。

来到蔚州任职之后,心胸狭窄,嫉炉心强的方观承,不感蔚县人之恩德反而恩将仇报,干尽了许多不得人心的坏事,方观承深知堪舆风水之说,他看到蔚州山川秀丽,样光瑞气,是块风水宝地,在朝的魏象枢、李周望位居高官,按其天象,期州将来还要出五斗三升的芝麻官,于是他暗中用尽心机,从硫坏蔚州风水做起,先在西合营四十里凤凰台,盖起泰山庙,并亲自写了一块“北斗泰山“的匾额挂在山门屋檐下,以泰山压顶之势压住蔚县凤凰头,意为让展翅飞翔的金凤凰永远不能飞腾,让蔚县这块风水宝地,变成一块不出人才的地方:同时他又将在吉家庄南的定安河改道,以图斩断蔚县龙脉;还说方观承在县城西街命人挖地三尺,又在鼓楼西侧盖起了十八个厕所,为报复蔚县人费尽心机,无其不用。延至今日这些荒诞不经的故事仍在蔚县民间流传。

作为民间故事和传说我们不能将其当成真正的历史来讲,也不过是做为茶余饭后的笑料听听而已!

其实历史上直隶总督方观承是清代一位廉洁、勤政、务实、一心为民的官员,他一生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方观承是安徽桐城人,方家系桐城望族,方观承祖上历代为官,因其祖父与父亲受《南山集》文字狱牵连,被流放至黑龙江,方观承及其弟方观水因年幼免流放,寄食金陵今南京清凉寺,兄弟二人每年要到塞外探视亲人,往来南北,倍尝艰辛。少年时的家庭坎坷,长期的跋涉游历,并没有使方观承颓废萎靡,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在游历中遍知天下利病,人情风俗,所当设施,为他日后所作所为奠定了基础。

方观承非正式入仕,他的入仕和升迁与平郡王福彭关系密切。雍正九年(1731年),经人推荐,方观承入平郡王福彭王府为幕僚,颇受赏识。以后迅速升迁,后任直隶按察使、布政使。乾隆十一年(1746年)署理山东巡抚,后升任浙江巡抚。此后不久,方观承升任直隶总督任职达20年之久,政绩卓著,特别是以治河最为显著,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养民之本,莫要于务农”他要求督抚及以下官员要“善体朕意”重视农业,发展农业。他因地治宜大力推广适合当地的棉花种植,亲自绘制了御题棉花图,深受乾隆皇帝赏识。

嘉庆十三年(1808年),嘉庆皇帝下旨由朝庭重印此书,方观承推广棉花种植,既解决了人们穿衣御寒的问题,又推动了直隶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方观承还注意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同时他在赈济灾民、仓储等方面建树颇丰。

作为封疆大吏他长于识人、用人,方观承在任期间守令丞尉提拔了10余人,如后来成为封疆大吏的周元理、李湖等人。方观承在直隶总督任上近20年,“政无巨细,皆殚心尽力赴之”得到时人很高的评价:“其为上为德,为下为民,皆见于奏疏之中,著有成绩,畿辅歌詠不衰——"方观承也得到乾隆皇帝倚重,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赏加太子少保衔,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元月,加太子太保衔。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乾隆皇帝南巡,曾赐诗褒奖,对方观承的政绩给于充分肯定。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月,方观承病逝于任,享年71岁。乾隆帝在御旨中说:“方观承老成历练,任直隶总督兼理河务二十年来,奉职恪勤,方资倚任一今闻溘逝,朕心深为珍抚。“清廷赐谥号“恪敏”,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入祀直隶名宦祠,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人祀贤良祠。

从方观承从政经历来看,他根本没有在蔚州任过知州,更不会越级干预地方的具体事务,从为官为人来看,他绝不会做出那些出格之事,对在蔚县的传说纯属讹传。

对方观承这位勤奋实干、执政为民,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官员,我是知之甚少,对他还是笼罩在民间传说的阴影中,对其正面的了解也只是在多年前看到贾晓同志在《张家口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我才对方观承有了初步认识。

修志之余,翻阅1995年版《蔚县志)《杂记》第一章《文献选记》.细读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户部奉御旨议裁蔚县归并蔚州谕示一文,方知撤县并州之举是方观承以直隶总督的名义直接上书朝廷,得到乾隆皇帝恩准后,户部奉御旨转发了撤并方案,得以实施。这次重大的机构调整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蔚州的建制延续了156年,为今天的蔚县的行政区划(基本)奠定了基础。

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方观承当时撤县并州的举措是完全正确的。当时蔚州、蔚县同属宣化府管辖,共处一城,以街市分东西管辖,互不隶属,而境内州属350个村堡和县属240个村堡犬牙交错。有州民居县地者,有县民面居州地者,因为互相同婚,凡是遇到诉讼官司,案犯两地并拘,涉及到种地纳粮,两地分纳。

凡此种种弊端,给两地行政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方观承又从蔚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说到“从前因州县分隶两省,奉谕旨将蔚州改归直隶是以未经裁并。今就现在情形而论,拟应斟酌议裁,以规简易。“方观承将明清两朝蔚州蔚县的行政区划变化简单地用“从前"两字代替,实际上造成州县并存的原因,应追述至明初。明洪武四年(1371年)撤境域内灵仙县并人蔚州,隶属山西大同府,仍领广灵、广昌、灵丘三县。洪武七年(1374年)又在境内设蔚州卫,同时废掉境内定安县,并人蔚州卫,属山西行都司,而在明宣德五年(1430年)又将蔚州卫归属了新组建的万全都司(治所在宣化)。清初蔚县仍属山西大同府,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州县同治蔚州城,而分属大同府和宣化府分治,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皇帝亲自拟旨又将蔚州改属宜化府,而这时正是将蔚县并入蔚州最佳时机,而“未经裁并"造成历史的遗憾,历经29年之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由方观承奏请朝廷,撒县并州。这一重大的机构改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消除了领导体制的二元化,理顺了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省了行政开支,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利国利民,有百利而无一害,细细分析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在看方观承撤县并州的具体方案,他“办事周详"的工作作风得到充分体现,事先他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是否来新私访没有记载)撤并后州属面积、户数、人口都做了测算,认为“总计两邑村庄不满六百,民户未足三万,事务不至纷杂,一官足资治理”又一次强调指出*一城之中分置州县两官,而所管村庄又复参差错杂.难以整顿,实为冗设,应请将蔚县一缺裁汰"府县所应征公粮、杂税、军粮由蔚州征收,仓储由蔚州常平仓收储,文庙及各坛祭祀由蔚州统一组织实施。尤其对学校归并,方观承给于高度重视,他说:“今蔚县虽议裁归蔚州,而读书士子,依然如旧。"同时又重点指出“且宣属文风唯两蔚为盛”不能以归并为由,将人学定额减少,方观承在这里对蔚州蔚县教育在宣化府所辖州县地位给于充分肯定,并让原州训导专门负责撤并后乡学的日常工作,并没有象传说中那样,嫉妒蔚县出人才。方观承在撤并方案中,最核心的是裁减冗员,减少行政开支,方观承将知县诸世锺,请示户部后调补卢龙知县,教谕李延梅、典史王仕宏栽减回原籍侯补待岗,将蔚县养廉银、经费银、典史养廉银共一千零三十一两五钱五分,一并裁减上解归公,县衙其余人员被全部解聘回家。这样涉及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人事改革,必然招至部分人等强烈反对,我想这可能是抹黑方观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书目

(①)河北蔚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蔚县志》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年版

(2)张淑霞主编《直隶总督传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

(3)田永翔主编、副主编徐俊峰《蔚县民间故事卷·上册》蔚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印制

2020年11月20日

刘国权,男,1949年5月出生,蔚县政协原经济社法科科长.现任《蔚县志》执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