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阳宅风水大师上门服务(楠木棺材多少年腐烂)

楠木古棺的防腐性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楠木,是主要生长在中国境内的珍贵树种。

过去民间有条件的人家都会用楠木制作葬具,老人说,楠木棺“养尸”,而用槡槐一类杂木打的棺材则会“烧尸”。

所谓“养尸”和“烧尸”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实际上是表示棺材的防腐效果。

古棺出土

楠木棺防腐性好,尸体放置其中可保长期不腐,而杂木制作的棺材效果会差很多,尸体腐坏速度快,不几年就会成为一堆白骨。包括湖南长沙马王堆女尸在内,目前中国发现的不腐尸体(湿尸类),所用葬具几乎全都是楠木制作的。

楠木真有这么神奇?学术界曾做过多次相关试验。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结束考古发掘的次年,即1975年,在安徽天长境内发现了一个汉墓群。

这个汉墓群位于时天长县安乐公社北冈大队。

从地图上看,天长县好似插在江苏境内的一块飞地,北与江苏盱眙马坝的秦汉时期东阳故城连着。

顺便说一下,这里已发现大量汉墓,引起轰动的江都王刘非墓,就是2009年由南京博物院在这里的大云山上发现的。而在此前,还发生了一起盗墓悲剧,由苏州老板组织的盗墓者进入盗洞后,连续被墓毒毒死了4个。

大云山西汉江都王刘非墓发掘现场

天长这个汉墓群,是当年5月北冈大队社员做农活时意外发现的。天长时属于滁县地区(今滁州市)管辖,接到报告后,地区文化局组织考古人员前去清理,一口气清理了7座汉墓。这年10月,考古人员又清理了9座汉墓。

总共清理了16座墓,出土了443件随葬品。其中成套的漆器最为精美,但考古人员更注意的,是这些墓葬中的棺椁——套在棺外的称“椁”,放在椁内则叫“棺”,棺与椁组合成一套葬具。

明万历皇帝与皇后楠木棺椁,可惜被毁了

明万历皇帝与皇后复原棺椁

这些墓几乎都没有坟头,原来封土早被铲平了,只有第二次清理的9座墓中的九号墓尚存封土堆。

墓葬离地表很浅,考古人员铲去地表土,墓口便露了出来。

下葬时很讲究,坑内上层填三花土,下层接近棺木处则改用青膏泥封填,然后夯打成墓,非常结实。

考古发掘现场,挖去青膏泥后露出不腐古棺

这些墓的主人虽然不是大官,但肯定不会是穷人,至少算是有“有钱人”,生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所用葬具不是普通的平民之家能使用的,全是上等木料。

最寒酸的都在棺的外面用木板制成大木匣,底铺木板,上盖木板,形成椁室,棺置其中。旁边另挖土坑,放入随葬品。

带椁室汉墓发掘现场,内置棺材,旁边放随葬品

结构复杂的,则将椁室分成一室两厢,棺室旁有边厢和头厢,厢内分上下两层,随葬品按类别分层,有序置放。

整个结构是将阳宅建筑法手式移植到阴宅上,边厢与棺室间的隔板上设有门、窗,布局谨严,制作工整,平面看起来就是现在流行的“两室一厅”布局。

“两室一厅”布局

如6号墓就是这样,椁室用19根大木段制成。椁底4根,砍削刨制平滑,每并排有根的衔接处用榫牙嵌合平整。为了防止开裂,还嵌入束腰木楔。

椁盖7根,都用圆柱形大木段一剖为二,剖开的平面向下,也凿出榫牙,并合成整体。

9座墓中的棺大体相同,都用多重油漆髹过,外观如初。

江苏发现的明朝古棺如新,用青膏泥封填

这些棺与现在常见头大尾窄的棺不同,平面呈长方矩形,多将整段大树截成2米多长的段,中间凿空,两头开出榫槽,嵌入档板,形成躺尸的棺身(见下图)。

6号墓的棺内还进行了“装潢”,四壁和底部镶衬薄板,为了牢固,防衬板脱落,用生漆粘合。棺身里面四壁和棺盖内髹上红漆。

古棺制作示意图

棺盖也是用整段木料制作。棺盖与棺身接合处开凿3道犬牙凸凹的榫口,将棺身与棺盖紧密嵌合,成为一体。

合上棺盖后,外边再用束腰子母榫将棺盖与棺身固定住,然后再髹黑漆密封。盖面和棺身还绘上烫金柿蒂一类吉祥图案,非常漂亮。

棺上没用一根钉子,却非常牢固,盗墓者想撬开几乎不可能,只有在棺上凿洞方可盗走棺内随葬品——这些墓竟然没有被盗过,在十墓九空的历史背景下,真是奇迹!

现代棺绘

制作这样棺材的树木,直径至少1米以上。

更让考古人员吃惊的是,这些棺椁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竟然没有腐烂。

为了解开不腐之谜,考古人员切割了10月份清理9座墓中的部分棺椁样品,送到当时的安徽农学院(现在安徽农业大学)滁县分院林学系,请专家进行树种鉴定和力学试验。

专家鉴定到了楠、杉、梓三种木材。

贵州榕江县珍稀国家保护楠木,被人盗走一块

棺是用上好的楠木制作的,只有头帮和尾挡是梓木,椁下的垫木是杉木。

棺的材质未发生变化,使用梓和杉的部分外形也均完好。但相比起来,棺头梓木有风化现象,没有楠木表现好。

棺材已发生腐朽

这三种木材,显微镜下均未见到有菌丝侵入,也没见到其它矿物渗入胞腔,木材细胞完整无损,抵抗菌虫危害的能力都很强,这是日久不烂的根本原因。

一般木材都含有纤维素、木素、淀粉、糖类等有机物,容易招惹腐木菌和蛀木昆虫,但这三种木材,特别是楠木却不然,对菌、虫有抑制和驱散作用。

现代杉木林

楠、杉、梓均为耐腐性强的树种,楠木含有楠木醇,杉木包有杉木脑(又名雪松醇),鉴定时,切开木头马上就能闻到浓郁而新鲜的香气。

出土不腐古尸的马王堆一号汉墓棺椁也有这现象。

当年马王堆出土不腐古尸轰动国内外,国家领导人亲自批示“好好研究”,全国多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了研究。时江西省木材工业研究所对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棺椁木材进行鉴定,试图找出不腐秘密。

采伐梓木

鉴定发现,马王堆棺椁下葬前,并未对木质作防腐处理。专家将制作外椁的杉木放进热水中煮,浸出液作毒性试验,以便验证其耐腐性。

试验采用培养皿法,将浸出的液体过滤去杂质,然后与麦芽汁琼脂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基,接上腐朽菌菌丝进行观察,发现菌的生长被抑制。又用不耐腐的桦木作对比试验,发现桦木浸出液就不能抑制木材腐朽菌的生长。

专家从楠木、杉木这类耐腐木材中提取到了单宁、树脂、芳香油、生物碱等物质,这些物质对菌、虫生长确实不利,证实楠木棺防腐的传说,确能“养尸”。

整棵楠木制成的古棺

那么,为什么有的楠木棺材埋在地下又会腐烂,里面尸骨不存呢?专家进一步寻找原因,认为与使用环境和棺的密封方式、尸体处理手法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测试含水量时,发现棺椁木质含水量都很大。

木材长期埋于地下,空气隔绝,含水量就会加大,含水量大,木材内部的空气就会被挤走,好氧真菌赖以生存的空气含量就不足,无法生存,如此木材便可以免受菌害。老话说,“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就是这个道理。

楠木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现在数量少,但尚有生长。2000多年前的楠木与今天同种树,材质是否一样呢?

现代金丝楠制作的长桌

专家特将古棺与现代同种木材进行了比对,发现了异常。

天长汉墓棺椁所用的楠、杉、梓,在今天安徽及附近省份均有分布,在2000年前分布广泛,天长汉墓棺椁所用木材,应该都是本地的。

试验发现,古今树种在构造上基本相同。但天长汉墓出土的楠木每厘米年轮数,比现在江西境内生长的楠木要高出两倍多。也就是说,今天的楠木比2000多年前的楠木生长快了两倍多,2000年前的树长得慢。

现代人工栽植楠木林

树长得越慢越密实,材质越好,可见2000多年前的楠木比现在的楠木材质更好。鉴定发现确实是这样,其纤维壁较现代楠木厚约两倍。在对材质的压力强度试验中,古棺楠木检出的数值也高于现今楠木。

对另外两种棺椁木质鉴定也发现了“长得慢”现象,三种树木均比现代生长慢2倍以上,杉树甚至慢7倍以上。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的准确性,专家又用马王堆出土棺椁木材试验数据作对比,发现了同样的现象,马王堆汉墓棺椁所用杉木甚至比天长棺椁用的杉木生长更慢。

马王堆出土棺椁

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意外发现给中国气候古今变迁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参考资料。

在同样条件下,光照强,年轮宽;温度高,长得快。如夏天,树长得就快,冬天慢甚至停止,温度高的年份,年轮明显比温度低的年份要宽。

这说明什么?秦汉比现在冷,近现代气候正在转暖?完全有可能的。

马王堆出土一椁四棺,右边小者为最里层内棺,放置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