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哪有看风水的(哈尔滨第四野战军纪念馆)

第四野战军纪念馆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曾设于此。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院落,分东西两院,四周一人多高的青砖院墙上爬满了五色地槿,红的、黄的、绿的,攀附在上面,为老宅增色不少。在近百米长的南墙上有两扇古色古香的木门,塑有“望天吼”的门柱之间那略显斑驳的朱漆门板和古铜色门钉,令人油然而生岁月沧桑之感。其实,这两扇大门平时不常开,人来人往走的是南墙西侧的小门。

由此进院,眼前豁然开朗。大院占地足有6000平方米。向北望去是毗邻的两座小院儿,东院的西北角和西院的东南角相接。由东院角门沿灰色水泥方砖铺就的甬道前行,便可进入西院。这是一座具有浓郁晚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正房、厢房各五开间,一式的青砖灰瓦硬山顶。步出西院东南角,沿甬道向前,两棵足需4人环抱的巨柳像两个忠诚的卫士,隔道守望。据说,论年龄,柳树比这座老宅还要高出许多,当初宅子是因为它们指点的好风水才得以落成于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风水之说不足为凭,倒是柳树干上园林部门悬挂的“古树”标识让人再次印证古树“不菲”的树龄。

再向前行,透过柳枝的稀疏处,隐约可见东院正房西山墙上的砖雕山花和挑檐砖饰,精美的造型、细致的工艺以及奇妙的构思令人叹为观止。特别值得细看的是挑檐砖的构图,细心者会发现,那绝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的罗列:一匹麒麟、几册古书体现了中国人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裂开的石榴、饱满的桃子则反映了平民百姓企盼人寿年丰的美好心愿。

同西院相比,东院虽为三合院,但建筑规格明显高出一筹。无论正房还是厢房都更加轩敞,而且前出廊檐,由整根圆木制成的外廊明柱支撑,檐下为回廊。在东院,共有这样的明柱18根,均漆成朱红色,下垫花岗岩雕琢的鼓形柱础,既美观又坚固。在外廊明柱托起的额仿上彩绘着人物山水和花鸟虫鱼,识画者从其色彩及构图一望可知非名家莫能为之。

在东院中最有特色的建筑当属南墙正中的卷棚式门楼了。特色有三个:其一,滚脊。即房脊同坡瓦浑然一体,并没有明显的起脊,而是像瓦垅自然滚过一般,故称滚脊门楼。其二,太平鸽。在楼顶瓦坡的四角上各塑有一只敛翅凝神的太平鸽,寓意平安吉祥。其三,木柱支撑。整个门楼仅由4根明柱承重,历经百年完好如初。总之,这座门楼工艺精湛、美观坚固,堪称整个旧址建筑中的点睛之笔。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及其直属机关就在双城这座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大院里悄然设立了。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在此后的两年里,双城的百姓只知道这里驻扎解放军,却始终不知道住在这里的是指挥东北战事的首脑机关,更不知因平型关大捷一战成名的传奇将领林彪在此一住就是两年。

1946年初冬的双城,按照司令员林彪的意图,将前线指挥部司令部设在东院。5间正房的东数第一间是林彪的卧室,第二间是他的办公室,中间为门厅,西面一大间是作战室;东厢房作为伙房,西厢房由内勤保卫人员居住。司令部直属机关则在西院办公、分为机要、侦察、通讯、供给、作战5个处。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政治部、参谋部、警卫连、卫生所等设于司令部东30米外。此后两年间,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三人为核心的军事指挥机构在此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军事指导思想,运筹帷幄,夺取了东北战场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为解放全东北、为新中国诞生创下了不朽功勋。

1998年10月,“四野”前线指挥旧址纪念馆在此处落成开放。2001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重新规划,斥资修复旧址,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展馆陈列调整工程。按原貌修复展出的有司令部旧址、伙房旧址、警卫班旧址及通讯枢纽处旧址。

三合院正房为司令部展厅。从外面看去,所有窗上都挂着窗帘,把里面挡了个严严实实,透出一种神秘感。其实,这窗帘早在1946年就有了。说起窗帘还有一段故事:1938年,正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在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林彪任八路军115师师长,阎锡山率领的国民党军为115师侧翼。一个春天的早晨,虽然雾比较重,林彪仍然照例出去運马。他穿着一件日本的军呢大衣,骑着一匹洋种马,一边走一边思考战事,不知不觉便进入了阎锡山部队的防区,一个阎兵班长在浓雾中发现来人洋装洋马,分明是一个日本军官,而且已经快到眼前,仓促之中急忙开枪,子弹不偏不倚,从林彪前胸射入,深穿其右肺井且擦伤了脊髓神经。等到误会解除实施抢救,却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较差,没有彻底根治,使林彪留下了喜静、失眠、忧郁、怕风、怕光的后遗症。所以,他的办公室和起居室即使在白天也挂着窗帘,开着灯。

司令部展厅的内部陈设完全按照原貌布置。尤其难得的是,当年前线指挥部用过的三套沙发幸存至今,就陈列在原来的位置。远远看去,作战室略显幽暗的灯光照在挂满整个北墙的“东北军事战略地图”上,也照在硕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和它周围的沙发上,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硅胶像)等聚精会神,仿佛这里正在召开一场军事会议。

今天看来,司令部的陈设是朴素的:朴素的用具、朴素的装饰色调,朴素得甚至有些简陋寒酸,但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指挥人民军队打败了外强中干的国民党军队。

新辟建的两个展厅分别设在旧址四合院的东、西厢房。东厢房为“四野”将帅展厅。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在解放战争的硝烟战火中,“四野”锻炼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指挥员,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卓著的功勋。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中央军委授衔或批准晋升的将帅中有520位来自“四野”,其中包括林彪、罗荣桓2位元帅、3位大将、20位上将、57位中将和438位少将。在战争中,“四野”有6万余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包括炮兵司令朱瑞等100余名团以上干部,并涌现出杨子荣、董存瑞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立功者占全军总人数的28.5%。"四野”将帅展厅基本陈列主要通过照片展示了520位将帅的英姿。

走出将帅展厅,迎面便是“四野”战史展厅。该展厅展出了大量反映“四野”战斗历程的珍贵图片,真实、全面、系统地再现了“四野”的辉煌战史,使人更直观地了解到这支英雄的部队先后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从零下40度严寒的东北松花江畔一直打到零上40度酷暑的海南岛,真可谓纵横天下,屡建奇功。“四野”战史陈列室展出了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

第四野战军纪念馆以其显赫的历史价值和突出的社会影响力跻身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同时也是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地和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置身于第四野战军纪念馆中,你会感觉到由自脚下块块青砖的古朴以及映入眼帘一木一瓦的典雅。建筑本身是美的,更重要的是,在惊天地泣鬼神的解放战争中,作为前线指挥部的这里曾经上演过永载史册的动人篇章。

作为那场波澜壮阔解放战争的见证,第四野战军纪念馆及其前身--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将是那个时代永久、凝固的记忆,向人们诉说那个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