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风水布局(温州城的风水分析)

作者|瓯江帆影

郭公山,顾名思义,郭公之山,即当年温州建城之初,东晋风水大师郭璞登临西郭山察看地形,发现周围九山天然布局与七斗星座排列相似,其中华盖、海坛、西郭和松台四山如北斗的斗魁,积谷、巽吉和仁王三山像斗柄,而黄土、灵官二山则为辅弼,遂将其中五山串连而筑城。为纪念郭公建城之功,后人将西郭山改称为郭公山,而郭璞,则被温州人公认为开城鼻祖,温州古城当为名副其实的“斗城”和风水之城。

古语有云,“夜看北斗知北南”。北斗斗柄的东南西北四个不同方向,代表着春夏秋冬的四个不同季节,细推温州古城的“斗柄"方向,恰好指向西南方位,为夏秋之间,难怪温州气候不冷不热,当有此间天象因素,温暖之州的由来恐怕与此有关。

另有民间传说,相传郭公选址筑城时,曾有一只白鹿口衔粉红色杏花穿城而过,白鹿衔花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故温州古城又有“鹿城”和“白鹿城”之美称。

郭公山,位于温州旧城西北隅瓯江和勤奋河交汇处东侧,海拔约17米,山体小得令人惊讶,似乎只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几乎算不上是一座山,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自然是拜郭公所赐。山上林木参天,百草丰茂,绿意盎然,石径通幽处,富览亭、郭公亭和金锁亭分别错落有致地布局于山顶山腰和山脚江滨,雅趣意境十足。

名山往往结缘寺庙,山体东麓建有最胜禅寺和陈府观,历来是香火旺盛之地,寺观一墙相隔,红黄相连,大有体现“佛道一家”的教理思想。道的最高境界是“无极”,佛的最高境界是“空”,细思之,确有相通之意。

据说,山体西麓还曾有白莲塘、白莲庵和海圣宫等胜迹,昔日山下一条命名为“郭公山下”的小巷里曾建有郭公祠,而山下沿江一 带更是北宋时期温州规模最大的官营造船基地,红极一时。

都说山水不相离,有山必有水。而郭公山山上显然没有足够的集雨之地,但它却拥有内外两股不竭之水。惊涛拍岸的瓯江水是它忠实的跟随者,常年耐心地为它按摩捶背,经久不息。而郭公筑城时留下的岩石井里,却流淌有千年的时光之水,智慧之水。

此外,“郭公”纪念氛围浓厚,除半山腰郭公亭外,南麓立有郭璞高大石像,西侧建有郭公桥,东首最胜寺墙边半隐郭公古井(即岩石井),望江西路设有郭公山站。而附近九山湖取名由来也隐含有怀念因素。

曾经,山上也是民居密集之地,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房子开始拆迁,便又逐渐回归大自然,经多年努力,终成今日“显山露水”之壮观。

如今,郭公山犹如一座精心装扮过的天然盆景,点缀于瓯江之滨,它,既是一张浓郁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悠久深沉的诗。

“营城郭璞今何在?守信瓯潮日再来”。潮涨潮落潮中情,山屿斜对相守望,这何尝不是一种长相思和最美景致?郭公今若在,自当另有思。

郭公山景色迷人,风光独特。白天的美,自不必多说,但郭公山夜的妩媚、夜的浪漫,魅力十足,分外诱惑。

每当夜幕降临,饰灯亮起,山间便辉煌炫烂,精彩绝伦,茂密的树梢头散发着朦胧而迷人的金气,置身其中,犹入玄幻之境。趴在树杈上的知了,或许被那华丽所迷恋,好像完全不懂夜的黑,仍然长鸣不息。而郭公亭里,时常会飘出悠扬的箫声,似乎有诉不完的衷肠,了不断的情意…

山下的景观桥,如光带凌空飘逸于江面上,吸引着众多的休闲者和健身达人。桥面宽阔,分设有橡胶跑道、骑行道和木栈道,江边一侧斜立着一排粗大的白色观光吊柱,夸张地向外拉伸着,设计太胆,富而创意,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而底下浪奔浪流、浪击礁石之状观一览无遗。此时,或漫步或奔跑或骑行于此,怎个惬意了得!

江中自成风景,滔滔江水泛映着两岸的红绿波光和孤屿塔影,若梦若幻,令人陶醉。而夜晚的特定时间段,江心屿的灯光秀总会如约而至,那多彩而又不断滚动变化着的光束射线,射向天幕,穿越深邃时空,似乎在深情地呼唤久远的历史,又似乎在不懈地探索未来世界。

夏夜的江风通透而清凉,伴随着朦胧夜色中片片沙舟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心中那无尽的感慨和思念也便随之而去了。

西面稍远处,帆影广场有最炽热的激情,几乎夜夜爆满,人气超旺,动感的音乐旋律和青春的广场舞姿,使人心血沸腾心旌激荡,哪怕路过,也会令人产生一种情不自禁跟随起舞的冲动感和魔幻力量…

而更远处,经常会有音乐爱好者自带音响,在空旷的江边放声歌唱,倾情演绎,放飞自我…

夜深人静时,在观光桥临江夜钓,或在勤奋水闸外放网捕鱼,那又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端午前后,正是瓯江特产子鲚正肥时,而郭公山和江心屿周围江域,则为温州子鲚最佳捕捞之地。待到江鲜捕上岸,到附近“意成海鲜坊”或西城路“厨缘海鲜”来个现场加工,那一饱口福的夜宵时光让人痛快淋漓,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有滋有味!

郭璞卜城造城,造就了温州独特的风水之城,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郭公正是以独特的眼光对自然地形加以科学利用,据险守卫,化险为利,为我所用。自此,风水学说便开始广泛影响民间并得以传承,并深植于民心,温州人经商非常重视风水之道,亦为受此熏陶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