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风水谁最厉害(北京东四八条名人故居)

第一次来北京,天子脚下,必去故宫、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参观、瞻仰。来京的次数多了,就爱逛胡同,听说东四十四条很有名,于是慕名而来。

听老北京人说,位于北京东城区中部,东四北大街东侧的东四,元代叫十字街,明代在十字街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又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简称东四。牌楼随时间逝去而不复存在,东四作为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东四泛指东四大街、东四北大街、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内大街交会处附近地区。这片街区有东西走向的十四条胡同很有名。古北京称"条"即为小胡同之意。分别以数字称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胡同,合称东四十四条。这十四条胡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与很多名人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

为此,一条一条街地逛,花了近一周时间,将东四十四条走马观花地逛了一遍。

东四头条19号相声大师侯宝林故居

头条自媒体取名理念是否得便于此,不得而知。此胡同宽约5米,长不足200米,外交部西侧。明属思诚坊,清属正白旗。头条胡同曾居住过很多名人,著名作家茅盾住头条胡同五号。东四头条一号院为社科院宿舍,钱钟书、杨绛、戈宝权、卞之琳、余冠英、罗念生等名人曾在此居住,杨绛的巜我们三》书中有提到。

相声大师侯宝林文革后在头条买过一个小院,准备组织成立研究相声之幽默小组,这个小院与大师宿舍较近,方便出入。电影演员张国立,生于天津,长于东四头条。

东四二条胡同街景

位于外交部西侧,全长近400米,宽9米。住过两位历史名人,一为康熙侄子,他曾在此建了孚王府,二为乾隆年间名将福康安。

东四三条胡同67号院

旧时起即为东四地区中心地带,长700多米,宽8米,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通二条。

这里曾经住着一位著名剩女王敏彤

两小无猜本情浓,阴差阳错未可从。

今日三条说剩女,惋惜莫如王敏彤。

东四三条67号院(老门牌号为27号),被誉为最美格格的完颜立童记曾住这里。完颜立童记汉名叫王敏彤,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父为军机大臣,母姓爱新觉罗氏,她还是未代皇后婉容的表妹。本人长的亭亭玉立,皮肤白皙,眉清目秀,为晚清格格中难得一见的漂亮姑娘。她曾经是溥仪弟弟溥杰的候选夫人,但最后并未成婚,而她对溥仪充满敬爱和爱慕,但皇家出于政治考虑,溥仪最终娶她表姐婉容成婚了。

至1959年溥仪特赦回家。现已40岁的王敏彤对溥仪旧情未改,主动请溥仪吃饭,并表达了爱意,却遭到溥仪的拒绝,此时的溥仪经过改造,接受了新思想,不想再与旧满族女子结婚了。王敏彤的希望也最后破灭,成最大剩女,终身未嫁,孑然一身,孤独终老了。

东四四条老槐树

宽7米,长726米,曾居过著名翻译家楚图南和剧作家吴祖光夫妇。

东四四条83号院为清造币机构,这个四合院保存较好,有百年以上古槐树20多棵。而85号那座完整的四合院是当初户部宝泉局总监管的往宅。

这条胡同南侧门牌不多,门户也不大,进去后却另有一番天地:山石林立,树木苍翠,曲径通幽,一打听才知,这是旧时江南粮道英朴宅邸的后花园。

东四五条街景

长800宽7米,41号院内幼儿园两次定为市一类一级幼儿园。民国总统徐世昌宅邸在五条胡同,因其酷爱政治、文史、诗词、艺术等,其宅院内有"归云楼"、"书髓楼"、"弢斋"等书斋。

因徐总统书斋之故,这条胡同具有独特文艺气息。旧闻考:五条胡同有水月寺,旧碑剥落,惟篆额水月巷三字可辨。

杜聿明、吴玉章曾住居于此胡同,小说家冷雪峰青年居住过此胡同。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崇礼府邸。崇礼为光绪时有名的大学士,又与皇室有亲缘关系,算是有钱有势一族。其住宅曾被称为东城之冠。

旧京有"东四、西单、鼓楼前"的顺口溜,说的是北京几处繁华盛景。明清时,东四牌楼附聚集了许多富人和资金雄厚的商铺和钱庄,著名的有恒兴、恒和、恒利、恒信四大钱庄,养容斋,饭庄,药房等名店(现已尽数拆除)。

东四七条胡同博物馆(原灿公弟府)

长724米,宽9米,乾隆时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封超勇公,曾在此胡同居住。此胡同之东四七条小学为著名小学,已具50多年历史。七条胡同从上空俯瞰,宛如一条巨龙,早年间街坊人谈论说起此胡同是人杰地灵之地,于是有民国军阀将宅府搬于此胡同。但此胡同一直未住过什么名人,也未出过什么名人,所谓的巨龙,封建迷信风水而已。

东四八条胡同叶圣陶故居

明朝属居贤坊,因胡同中部北侧建有正觉寺而称正觉寺胡同,还有明太监冯保奉敕所建"承恩寺",张居正曾专为此寺撰写了碑文

这里居住过被誉为"改造北京第一人"的朱启钤。71号院是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故居。此院原是清代宫中掌管帘子的王姓官吏所盖的一座房子,解放后为教育家叶圣陶故居。院内花草翠绿,两棵大海棠树,春天海棠花盛开之时,冰心,臧克家等名人都来看望叶先生及赏花。

东四九条

此条胡同已建成为非常成熟的社区,环境优雅,美观大方,生态良好,邻里和睦,祥和文明,康乐和谐。

从东四头条到十条胡同在清乾隆年间的书里已有记载,都是很老的名字了。

在讲述和坤故事的电视剧里有一个与和珅勾结、狼狈为奸的大贪官李侍尧就曾住在九条。

东四九条还居住过一位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其汉名金碧辉,清朝肃亲王善耆第十四女。此人传奇的一生在于其间谍生涯。

东四十条胡同南新仓北门

南新仓

南新仓1号仓

历经几次扩宽,成为城区一条干道,属平安大道的一段。东四十条是一条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街道,沿线有"南新苍"等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新保利大厦等。往东为北京工人体育馆,三里屯酒吧一条街,往西为张自忠路,沿线还有段祺瑞执政府、欧阳予倩故居、和敬公主府等历史建筑,电视剧巜觉醒年代》里,著名的3.18惨案即发生在段祺瑞执政府。

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代京都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仓,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基础上起建,至今已600余年历史,现保留有古仓廒9座,是全国仅有、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皇家仓廒,是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22号现有一座南新仓商务大厦。

东四十条路牌

全长720宽8米,东西走向,东四牌楼往西数第十一条胡同。东起东直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东四十一条胡同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街道比较宽,二是整条街没有一棵树。因为它曾是运送粮食的粮道,谁要在街两边种树可是要杀头的,因为种树,一会影响通行,二会使强梁有隐遮躲藏之所,为防劫粮,不准种树,否则砍头。

幽静的东四十二条胡同

此条胡同离市区较远,所以显得幽静许多,这里虽没住过名人,被称为平民胡同,但这里更显平民胡同特色,其中29号院上贴有保护院落牌,是北京四合院和胡同保护中心,称1号。古北京胡同垃圾处理方式为:在院内挖大坑,将垃圾填埋,填满再于另外地方继续挖坑填埋。故而在现代整修拓展改造城市街道中,将这些古代垃圾一同挖出,其中有许多破碎瓷片,有的还是皇宫中的。所以在十一条平民胡同可看到专门收藏古瓷片等民间收藏家。

东四十三条胡同

东四十三条慧照寺

于1965年由原来的汪家胡同和慧照寺胡同合并而成。著名诗人艾青曾居于97号院。

慧照寺原系永宁伯府所在地。永宁伯谭广(1363一1444年)江苏镇江人,曾参与朱棣"靖难之役",参加过营建北京工程,创立了最早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谭广身体高大,武孔有力,行伍出身,历经大小战斗百余场,累建功勋,不管在靖难期间留守保定,还是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城,都能独当一面。于正统六年以御敌有功封永宁伯,不久卒于京,成化十七年(1481年)僧人庭佑将其宅改建为慧照寺,所在之巷也改为慧照寺胡同。

日本使馆旧址(肃亲王旧府所在地)

肃亲王善耆

此条胡同为这里最后一条胡同,所属区域以朝阳门北大街西街为界,交通便利,附近有梁启超故居。

这里曾是肃亲王善耆的府邸。此宅原为四川总督宝兴的府宅,义和团运动时荣禄的王府大部遭焚,于是将此宅献给荣禄,后荣禄转赠给善耆,成为肃亲王善耆的府宅。关于善耆的旧闻很多,有说他嗓音不佳,却爱唱戏,还亲自登台唱戏,和现在那些k歌厅麦霸有一比,去怼他他还有理地说:",唱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唱不唱是态度问题,"。

东四十四条,明称新太仓南门,清乾隆时称王寡妇胡同。宣统时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

所有东四头条至十四条胡同名称均由1949年解放后北京市政府统一命名,后在文化大革命中将"东四"二字改为“红日路",余照旧,文革结束后恢复了原地名。

北京胡同这一叫法,最早源于元代,许多元曲中多次出现"胡同"一词,北京是元朝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因此源于蒙古语。

元代的北京居民每户人家都打有一口井,这个"井"就成了当时人们居住的代名词。一排排民间的街道被称为“忽洞格儿","忽洞格儿"在蒙古话中就是"井"的意思,后来人们把"忽洞格儿"谐音为"胡同",“胡同"一词也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