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日子找风水先生看(国庆结婚啊)

“国庆|”那年国庆我结婚

文/傅先河

婚姻乃人生之大事!巧合的是,我的结婚日恰逢国庆节,国庆节就是我的结婚纪念日,我的结婚纪念日就是国庆节。

1991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辛未年丁酉月甲辰日,全国人民欢庆祖国42周年华诞之际,我结婚了,距今整整三十周年,那时我27周岁,妻子23周岁。

经过三年的恋爱“长跑”,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和妻子成功牵手,结束了难捱的“光棍”生活,实现了心心念念的梦想。之所以等待了这么久,是因为党和国家提倡晚婚晚育,男女须分别年满25周岁、23周岁,特别对女方要求更为严格,否则,既不能享受晚婚的“优惠政策”,也开不出单位介绍信(没有单位介绍信,民政婚姻部门是不予登记结婚的)。

选择国庆节结婚,并非风水先生“择吉”,也不是父母选的日子,完全是我和妻子(7月31日我和妻子领取了结婚证,已经成为合法夫妻,但在人们的观念里,没举行结婚仪式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擅自做主”。

日子订下后,我和妻子开始刷房子、购置结婚用品,紧锣密鼓地忙碌起来。一天,妻子对我说,俺爸妈让你家里的人来一趟,商量商量咱俩结婚的事。我一想也是,明媒正娶人家的闺女,那能这么“草草了事”。我赶忙去找三哥,三哥马上回老家向父母“禀报”,父母感觉失了“礼数”,虽说“三聘六礼”可以简化,但咋着也得登门表示一下。三哥把父亲接来,我和三哥陪同父亲去了位于洪楼的岳父母家。一番寒暄后,父亲对我的岳父母说:“我是个农民,高攀兄弟和弟妹了,农村条件差,兄弟和弟妹多担待着点!”岳父说“老哥哥这话可就见外了,以后咱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城市的人向前推三辈也都是农村人。”开明的岳父母知道我家条件一般(当时城乡差别还是很大的),爽快地提出一切从简。岳父对我父亲说:“先河是个老实孩子,爱学习、有责任心,我和你弟妹图的就是这孩子的人品好,我不计较这条件、那条件的,只要两个孩子乐意,和和睦睦地过日子,咱们当父母的还能有没啥要求?!”

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双方很快达成共识,敲定有关事宜,岳父母不仅不要彩礼钱,还盛情款待了父亲。父亲紧紧握着岳父的手,感动地说“兄弟和弟妹真是大好人,能和你们成为亲家是我们的缘分,更是俺的福分,孩子离你们近,以后兄弟和弟妹少操不了心啊!”岳父笑了笑说“老哥哥,把放心放在肚子里吧,我会照顾好他俩的!”。

话说10月1日这天,不冷不热,气候宜人。单位领导、我的老大哥刘家森,同事、老大哥郭忠海、吕素杰、阎吉华等人帮我张罗车辆,接亲。父母、哥哥姐姐、嫂子,街坊四邻在老家忙活,父母人缘特好,乡亲们几乎家家派出了帮忙的人,有的甚至全家出动。那时候,不兴在饭店举办婚宴,都是在家里摆酒席。提前好多天,就要盘算请多少客人,给谁送请帖,布置洞房等等;随后请来厨师,筹划购置鸡鱼肉肘、烟酒糖茶、瓜果蔬菜、点心瓜子等等。临近几天开始盘锅垒灶,到各家各户借桌椅板凳,盘子碗筷,把院落、房间打扫的一尘不染,在大门、门框上张贴红对联、红喜字,大半个村庄都沉浸在一片喜庆之中。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上午十点多种,婚车车队到达老家村头的“小广场”(大集体时生产队的场院),场院里挤满了人,乡亲们听说老傅家的四儿子娶了个城里的姑娘,出于好奇,放下手头的农活,早早前来争相观看,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妻子一袭红裙,略施粉黛,双眼皮、高鼻梁、大眼睛、樱桃小口,加之新娘子特有的气质,美丽动人,引来一阵阵啧啧称赞声。

在场院停留片刻,妻子在我大侄女的“搀扶”下,连同他娘家人一起走向老家的庭院,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结婚仪式开始,我的大堂哥当司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随后是认亲环节,由司仪把婶子、大娘、七大姑、八大姨,哥哥嫂子等近亲长辈、兄长一一介绍给新娘子,被介绍的近亲要当场送给新娘子“红包”,新娘子还以磕头或鞠躬礼(“红包”数额小的,大多包起来;数额大的,一般不会装在红包里,而是直接公开在大庭广众之下)。

这一天,老家的小院里,人挤人、人挨人,热闹非凡,喜庆祥和,各个房间里挂满了红红绿绿的鲜艳布料,都是亲戚街坊送的“帐子”,这悬挂“帐子”可是很有讲究的,要严格区分关系远近,把和新郎家关系最近的人所送的“帐子”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和做席安排房间和座次一样重要,如若挂的位置不妥,常常引起“纠纷”和不满。

小院里人来人往,贺喜的、做客的;烧水的、做菜的、端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虽然忙碌,但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气,“忙并快乐着”。“新娘子真俊!”“酒席真厚实!”“饭菜真香!”“来的人真多”。人们议论着,做出各种评价,说出各自的感受。

不知不觉间,月亮高高地升上了天空,席散人撤,小院逐渐安静下来,最后只剩下父母和我小俩口,父母催促我和妻子去歇着,我和妻子也说:爹妈操心劳神好几天了,也早点歇着吧!

我和妻子走进洞房,脱鞋上床时发现双脚磨破了皮,用手往鞋里一摸,“呀!”发现鞋里的撑子

还在,我就是穿着带着撑子的新鞋坚持了一整天,妻子心疼地说了声,真笨!我说,光激动了,忘了把鞋撑子拿出来了!

作者简介:山东省作协会员、历城区“第六届道德模范”、2020年度济南市“最美家庭”,济南市“学习强国”学习达人。

壹点号 木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