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师给赵匡胤皇陵看风水?北宋帝陵的特点

宋代帝陵,正是反映了这一特点!

一,永昌陵的来由。

96O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大宋王朝,两年后,他便把父母的遗骸,从东京东南迁葬到巩县西南的邓封村(今西村乡),建“永安陵”。

赵匡胤定都在了开封,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葬在数百里之外的巩县呢?

二,永昌陵的特点。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赵匡胤猝死在皇宫万岁殿,年五十。

死后,他的灵柩停放于万岁殿,由皇子、后妃、文武大臣等每日哭临致祭。第二年四月,灵柩运往永昌陵,一路护送灵车的妃嫔、官员、卫士、仪仗人员等共三千多人,场面甚是壮观。二十五日到达墓地,正午时分,入永昌陵地宫,下葬封土。

(1),上宫是陵墓前方的建筑群,包括前大门、乳门、石刻群和南神门等。

(2)宫城,即陵墓四周的围城,有五米多高,东南西北各有一门,称“神门”,占地一百多亩。宫城正中就是灵台(坟丘),底和顶部皆呈正方形,底部每边长五十米,顶部十五米,为“覆斗形”(把斗翻过来的形状)。

整个宫城内的陵台分两层,第一层砌砖石,以加固坟丘上的黄土。第二层植松柏梅花,远远望去,松柏如盖,颇为庄严。

(3)地宫即“皇堂”,由青砖砌筑,构造十分坚固,是整个陵园的主要部分。

《宋史》载:永昌陵”皇堂”位于地下二十多米深处,是太祖棺椁存放之处。随葬物品有玉珪、佩剑、翠衣等各种冥器,以及众多太祖生前喜欢的物品。

由于永昌陵及北宋其它皇陵至今尚未正式发掘,其详情不得而知。

(4)下宫位于宫城北面,其正殿是举行葬礼的地位。正殿后是影殿,供奉着皇帝的画像等。影殿后面是斋殿,置有佛像,是超度皇帝亡灵的处所。

下宫附近,是后妃陵墓区,埋葬着皇后及诸位妃嫔们。

永昌陵在建筑规划、陵区布局、陵台形式及地宫构造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代表了宋代皇陵的主要特色。

三,宋代皇陵的沧桑变迁。

自赵弘殷(太祖父亲)的永安陵、太祖的永昌陵在巩县落成之后,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钦宗均葬于此,故有“八帝九陵”之称。

可是,这样一处集古建、园林等为一体的皇家陵群,却在历史演变中被多次破坏,到新中国成立前,已满目凄凉了!

(1)第一次受到毁坏,是在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了东京,也就是“靖康之变”之时。

就皇陵被毁,南宋诗人陆游写诗叹道:

近闻索虏目相残,

秋风抚剑泪汍澜,

洛阳八陵哪肯说,

玉座尘昏松柏寒。

(2)金朝统治北方后,由于对汉族历代皇陵的不重视,纵容了盗墓者的盗墓行为,使宋陵再遭多次破坏。

自1129年金兵灭掉北宋,到1234年金国被蒙所灭,一百多年间,宋陵遭到了无数象“朱漆脸”一样民间盗墓者的盗掘,地下出土的文物,有时竟被公开售卖,北宋皇陵受到严重的破坏。

(3)蒙军入主中原后,对皇陵的破坏更是有恃无恐。

1278年,元朝委任的江南佛教总领杨琏真珈,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盗墓者。他指使手下,把南宋诸陵盗掘一空后,又纵容这些贪婪之徒,对巩县北宋皇陵公开盗掘,并“尽犁为墟”。经此一劫,皇陵已经面目全非了。

陆游《南宋杂事记》写道:

回首东都老泪垂,

永晶遗注忍重窥,

南朝还有伤心处,

九庙春风尽一犁。

(4)到了明代,朱元璋颁布诏令,对历代皇陵、包括宋陵加以保护,“禁止樵采”。有了官方的保护,北宋皇陵从此才免遭重大盗掘,基本上维持了原状。

(5)新中国成立后,有专门的机构,对北宋皇陵进行保护、维修。每年,政府都投入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让北宋皇陵部分恢复了原貌。后来,又仿照原来的式样,构建了一些陵上建筑,使陵区成为一个著名的景点。

1982年,陵区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陵区内建有博物馆,供人们旅游、参观。

参考文献:《中华帝陵》,《宋史》,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