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有关系吗?襄阳店铺风水谁看的好

【本期文章导读】

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有关系吗

诸葛亮的老家在哪里

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有关系吗

襄阳在三皇帝时属于姜氏炎帝,别号朱襄氏。也就是说炎帝部落是由姜、朱、襄三个主要姓氏所组成的部落。襄阳属于襄氏族部落,地名为襄。襄氏是襄阳人始祖。汉江古代原名为襄河,1970年修焦枝铁路和汉江一桥后,才更名为汉江。

古人讲究风水,建房要坐北朝南,因南为阳,北为阴,襄阳在襄河以南,故取名襄阳。

樊城之名,始于西周。公元前827—前781年,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樊地而得名,迄今已有2800余年的历史。

公元前2697年以前,黄帝开始统一中国之战。首战炎帝,经过三年三次大战,黄帝在阪泉一战,活捉了炎帝。黄帝与炎帝讲和,结成联盟,两部落开始融合,就构成中华民族之根脉——炎黄子孙。黄帝统一炎帝部落以后,襄阳还归炎帝襄氏管辖。

黄帝发明船后,襄阳、樊城就有码头。各地部落酋长到黄帝都城涿鹿朝觐时都由樊城、襄阳码头往来。从此以后,襄阳就成为历朝历代朝觐的必经之路。从武汉循长江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

市以码头而兴,人以码头而旺。襄阳、樊城就成了南来北往商业贸易交通咽喉的集散地。

公元前2025年——前2016年夏朝

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

襄阳汉水以南属于荆州管辖。荆州,浮於江、沱、潜、汉,逾於洛,至於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北之湖南以及江西西北端。

襄阳汉水以北属于豫州管辖。豫州,浮於洛,达於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陕西东南、山东西南角。

公元前1600年-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商朝有诸侯三千。

离襄阳最近的有诸侯国为樊城邓国、离襄城最近的诸侯国为南漳九集卢戎国。樊城应属于邓国管辖;襄城应属于卢戎国管辖。

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周朝,周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公元前1046年楚国建立。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熊赀即位,便将都城由丹阳迁往宜城郑集皇城郢都。襄城便成了楚国京畿之地。襄阳、樊城码头便成了军事、商业、朝觐的重要交通关隘。并在襄阳、樊城建城。

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了邓国,樊城便属楚国管辖。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伍子胥带吴国军队攻打楚国,在樊城西北老城修战将台、藏军洞,说明楚国时已有城郭。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秦朝,设36个郡。

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三十五年,秦将白起攻楚占宛(原为申国),设南阳郡,辖:鲁山、叶县、舞阳、舞钢、嵩县、卢氏、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枣阳市,襄州区,樊城区,老河口市以及随州一带。

南郡辖:湖北荆州、安陆、汉阳、武昌、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荆州市)。襄阳汉江以南地区归属南郡管辖。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为汉朝,又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5年 。汉朝一共设十三州,一百多个郡,一千个县左右。

十三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樊城属豫州管辖,襄阳属于荆州管辖。

公元前192年,汉惠帝刘盈三年,宜城,故鄢,惠帝想更地名。郢,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邔,当阳,中庐,枝江,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襄阳,莽曰相阳。偏有云梦官。莽曰南顺。秭归,归乡,故归国。

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出现襄阳的名字。说明襄阳这个名字早在汉初就有了。王莽将襄阳改为相阳。大胆推测,襄阳是襄人部落,楚国时可能就叫襄阳了。以中国地名取名习惯,以诸侯、士大夫封国或采邑名为地名,或以当地人习惯叫法为地名,一般不会轻易更改。

东汉南阳郡辖:宛、冠军、叶、新野、章陵、西鄂、雉、鲁阳、犨、堵阳、博望、舞阴、比阳、复阳、平氏、棘阳、湖阳、随、淯阳、涅阳、阴、酂、邓、郦、山都、穰、朝阳、蔡阳、安众、筑阳、武当、顺阳、襄乡、南乡、丹水、析等37县 。

东汉时,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在今湖南汉寿县。

公元192年,汉献帝刘协初平三年,继董卓之后掌控朝政大权的李傕拜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刘表将荆州治所由汉寿县移至襄阳襄城北街,襄阳正式成为荆州州治所在地。

荆州辖: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主要郡城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

公元208年,建安汉献帝十三年,曹操设立襄阳郡和南乡郡,南阳郡的樊城、山都县、邓县被划给襄阳郡,南阳郡西部的南乡县、析县等8县被划给南乡郡 。襄阳郡管辖:宜城、中庐、临沮、巳阝、襄阳、山都、邓城、鄾等8县。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公元208年这一年为襄阳建城元年。

三国时荆州辖:魏兴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衡阳郡,建平郡,南郡。

这便是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

因南为阳,北为阴,襄阳在襄河以南这里不太准确吧,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山南水北为阳,襄阳在襄河以南,应叫襄阴。

襄阳是个有故事的古老城市[赞]

诸葛亮的老家在哪里

东晋末年襄阳人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说:“亮家于南阳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1. 这个注解有问题,北侧邓县与南郡襄阳中间还有樊城,过樊城还有汉江才到襄阳吧。关羽打过樊城,毁了。县邑的划分一般以河、山为界,汉江是自然分界线。东汉末年南阳郡辖区的邓县怎么就在襄阳城附近了。南阳郡37个县,一个县邑至少五十里(约25公里)范围吧。

东汉末、三国、西晋、东晋,一二百年,战火频频,历史变迁,沧海桑田,见证人没了,茅草屋早不在了。

东晋襄阳人习凿齿写巜汉晋春秋》立足蜀汉为正统,出发点就有问题(汉朝皇帝在哪儿哪儿是正统!)。何况还有很多错误。野史,道听途说罢了。

讨论诸葛亮,要用《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可是,史书就准确吗?史记还有很多错误呢。何况赋闲在家史料缺乏又不去走访考证的习凿齿。难道说后人能比诸葛亮本人更清楚自己的出身?

诸葛亮不知道自己家在哪儿吗?

为什么不说躬耕于南郡?躬耕于襄阳?躬耕于邓县?躬耕于隆中?只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哦,地名隆中一词始于习凿齿,此前没有。“亮躬耕陇亩”,隆中大概由陇转而来。诸葛亮躬耕地,当时没名字,叫西岗也好,叫隆中也罢,叫卧龙岗也行。其实那躬耕地在南阳。南阳卧龙岗是一条长几十里的低矮岗坡,宛延向北到紫山,恰似一条龙。岗与宛中高高隆起的独山似成:龙出水戏珠的绝佳龙脉,卧龙岗在龙头附近。起名字嘛,想咋说咋说。说的人多了,就是这个地名了。隆中之所以叫隆中,是习氏写书了,被人误会因袭下来,传假成真了。

反正一二百年过去了,指个空房子说某某故居,言词肯定,面目睁眝,大义凛然,你不同意,不忠丶不义丶不仁丶不智…

史书只记载了,诸葛亮是琅琊人,3岁丧母8岁丧父。

他叔诸葛玄是袁术铁杆手下,袁术在189年11月到"南都"宛割据,迅速控制了南阳郡。屯兵于鲁阳,与18诸侯连兵抵抗来自颖川的董卓。当时南阳郡又是二百多万人的大郡,郡城宛附近还有四个卫星城,还有37个县。现代考古发掘就有相隔十数里的2个大型汉代冶铁遗址,南阳市东部独山之南还发现了大量汉墓群。南阳郡城宛的规模相当大。

南阳黄巾张曼成之乱(184一186)已经被平息几年了,社会又稳定了。

后来,袁术派兵南下老家汝南,攻下寿春,又部分占领今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势力当时最大。

想称帝的造反派袁术让打手孙策攻打刘繇,打下了曲阿,威势一时无二。袁术于197年在寿春自立为帝!刘繇出身汉朝宗室,与袁术,要北上联络占领北南郡的本家刘表,195年派兵攻打豫章,身为豫章太守的诸葛玄疑似被江东刘繇杀死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当时大约22岁)留在了江东。

2. 这年14岁的诸葛亮,还没到20岁,未成年,不可能是跟随玄在豫章生活。汉末乱世到处动乱打仗,袁术也不断扩展地盘。诸葛氏一大家子,有亮、均、诞、诸葛亮两个姐姐,及其他人员,怎么能跟随到任呢?况且当时以宗族为重,不会轻易搬家的。

玄能做到豫章太守(195年在任,文官、高官),可见跟袁术关系很铁(豫章距九江不远都是术的辖区)。应该是在袁术兴兵的早期已经当属官了,不是嫡系咋得重用呢?所以诸葛一大家子在宛卧龙岗附近定居是完全成立的。

诸葛亮能躬耕,说明他家有地。还能读书习文,去结交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汝南孟公威,说明是有土地,有闲钱,是富二代。也只有袁术的嫡系立了功才能得大量赏赐。当时宗族观念强烈,移民到南阳的诸葛氏一家,也只有在经过黄巾之乱后富户大量死亡,土地无人占领,被官方赏赐情况下才能得到大量土地。只有跟袁术到南阳才有可能。

刘表也曾是袁术辖区的地方官。但他是汉朝宗亲,跟有野心的袁术是对立的。当时南郡也在动乱,朝廷为巩固皇权诏令宗室刘表为荆州刺使,刘表在190年单骑到宜城,与豪门蒯越兄弟定计杀了反叛的宗族势力首领55人,在宜城立足。又娶了襄阳豪族蔡冒的族姐,招降了占据襄阳的黄巾,把荆州刺史办公室搬到了襄阳。当时刘表只能管理南郡几个城。荆州南部几郡不服他管(赤壁之战208年后刘备收服的)。在192年,孙策他爸孙坚攻打刘表,战死。由此刘表与孙氏结仇了。这种情况下,诸葛氏有可能搬家到襄阳附近吗?

所以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肯定的!

南阳与襄阳在当时,就像现在一线城市与五线县城的差别一样。让你移民,你去哪儿?

诸葛亮有2个姐姐嫁到襄阳附近,他两位姐夫家境豪富,诸葛亮喜好旅游,在襄阳置点家产,偶尔来住住,这也是可能的。刘表日暮残年两子争立,刘琮由蔡氏强力支持。刘琦问计,诸葛亮不肯说,可见交情没到那一步。但是又是认识地。说明诸葛亮在襄阳人面熟呀,住过(寓居)襄阳是毫无疑问的。足够理由立武侯祠记念他了。

刘备还曾经在襄阳住过呢,咋没有刘备的故居?也许隆中是刘备在襄阳故居吧。

若诸葛亮在襄阳,咋着刘备团队之前就没听说过?

其实,勉强说隆中是诸葛亮故居也可以,诸葛亮曾在襄阳住过,但争躬耕地就没意思了。谁还不知道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习氏也只是说家于隆中,没说在这躬耕!曾在这儿住过,不代表家族也在这儿,不代表在这躬耕。说隆中是躬耕地,真是无理取闹。

纪念诸葛亮,是因为他是丞相是高级知识分子,他智计无双、他还尽忠、他还能干、他还能被托孤,白手起家打天下,忠心事主守国家。

南阳襄阳别再争了,一块搞三国旅游吧。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曾在新野练兵(新野为什么不宣传诸葛亮故居之类的?要有经济头脑!襄阳人多能啊,要学习!),曾联兵火烧赤壁,又占荆州,(若是其家也只可能是刘备占荆州后的居所。)再平南荆州…

3. 躬耕南阳卧龙岗…定计茅庐谋西蜀,…练兵新野立远志…火烧博望把名扬…曹操南来荆州降…任辱负重求东吴…一把火烧曹操走…谋夺荆南才立足…荆州豪杰来归附…又向西蜀起征途。

贩履刘备,布衣诸葛,屌丝逆袭,成国西蜀。多么励志的历史故事呀!比起三世豪门一直敌视刘氏杀关羽害张飞背信弃义首鼠两端阴夺荆州的孙氏,比起宦官背景起点甚高的曹操,刘备可谓历经磨难,百折不回,能屈能伸,白手起家,一遇风云即化龙…

别再起龌龊了,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隆中不是躬耕地的另一实例如下:

附:《南雍州记》(襄阳记)

●诸葛故宅

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井深五丈,广五尺,堂前有三间屋地,基址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因名此为乐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灭亡。后人不敢复憩焉。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

说明襄阳所谓孔明故居风水不咋地,基址高是绝地,类似供神佛的庙宇,不似活人住家地。高坡地,没水源,咋在此地躬耕?挖井没水,住人死绝,人不敢在此附近休息。说明这仅仅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一处神庙!

宅西边有山,山边有河。这地方咋住人?打个水还跑老远。规模也极小,堂前三间屋地。没有孔明遗迹,只有习氏多年前的做弄。

三四间房,这样的神庙各地都有,随处可见。可见这隆中不是躬耕地!这地方如此恶劣,没水没田没出路离城还有20里,山里流寇还多,一大家子咋养活呢?移民来此处,外来人,咋过呢?能供给诸葛到处交游吗?逻辑上说不通,现实上不可行。

武侯祠只是纪念、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向前人看齐,是学其品行、敬其做为、鞭策自我、移风易俗,使后代奋发有为,不是胡编乱造歪曲事实胡乱捣弄,前人们已经如此不能改变了,争来争去干啥?历史终有一天会被考古发掘证实,目前的历史史实及历史逻辑可以推断出:诸葛亮耕于南阳之野,不是襄阳隆中。别争了,后人们有点出息,做点实事吧!

就问你一句话,南阳很大,凭啥在你宛县八里岗躬耕?

你应该先去反驳河南省官方历史文献,以及南阳市官方书籍,为什么连他们也认可襄阳隆中为躬耕地?

4. 屁股坐歪,看东西的角度就会不同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有关系吗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襄阳历史沿革和襄阳名称的由来有关系吗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