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黑而无色1.应对小人之道(怎样能化解小人的心理障碍)

【本期文章导读】

第八章黑而无色1.应对小人之道

余秋雨论小人

第八章黑而无色1.应对小人之道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小人,他们可以做汉奸、叛徒,他们可能做出种种可怜的样子,以博得你的帮助,当你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可能反过来咬你一口。蚂蟥的可怕之处是它以不经意的亲热方式去吸人血,小人比蚂蟥还可怕。

-小记

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为人诚实,宽厚仁义,尤以御将有思而为时人称道,史称“气质淳厚”。其实曹彬对付小人也很有一套办法。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临行前太祖交给他一把尚方宝剑,说:“副将以下,不用命者斩之。”接着又问曹彬还有-什么要求。曹彬说,请求皇上恩准,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

官。这一请求弄得部下们莫名其妙,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类,爱争功名,最讨人嫌的是爱在背后打小报告。这样的人大家躲都来不及,为什么还要把他弄到军中呢?曾彬事后曾对心腹言明个中道理:此番南征,任务艰巨,时间要很长,需类朝中群臣的全力支持。自己领兵在外,若朝中有人不断进谗言捣乱,这很有可能坏了大事,而这个田某就极可能是这样的角色;要防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再者还有尚方宝剑嘛,不怕他闹事。

这样一说,心腹才明白曹彬的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心腹”“最毒莫过小人心”,另一方面有俗成语说“谨防小人”,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小人的声誉很差,很不得人心。

小人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深不可测型

这种小人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对人爱理不理,若即若离,使人难以揣摩到他保持沉默的真实意图。按照西方心理学理论,这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展示,玩这种游戏的人,是显示他能够操纵别人的情绪。

对付这种小人不要被他的沉默吓怕,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要敢于凝视对方的眼睛,很少有人能被别人凝视着而不会感到不安并能继续保持沉默的。在凝视时,不要随便说话,因为一开口就会将这种凝聚的力量破坏,会减轻对方不安情绪。

2. 暗箭伤人型

这种小人喜欢躲在笑容后面攻击人,从不肯正面向人挑战,要么在背后诽谤人,要么半开玩笑似的攻击人,要么就是指桑骂槐。你若公开反击显得小气,不与之计较又让人认为你胆怯。

对付这种人首先要将他的暗箭明朗化。如果他说一旬阴阳怪气,明囊暗贬的话,就可严肃地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而且要争取旁观者的支持,让这种小人没有容身之地。

3. 歇斯底里型

这种小人极具侵略性,不管自己有理无理,总是喜欢攻击人,而且情绪易极端化,包括情绪混乱、极度愤怒、号啕大哭、拌东西等。怒不可遇时,还会说一些不堪入耳的粗话。

对付这种小人要用太极推手的方法,首先要镇定自若,不要被气势汹汹的来势唬住,将其攻击来的力量化解之后,再趁机反击。也就是等对方歇斯底里发作之后,再理直气壮地指出其错误。如果与对方硬碰硬,会使双方都下不了台。

4. 装疯卖傻型

这种人看上去是老好人,非常友善,唯唯诺诺,害怕别人对他有恶意,对任何人的立场和言论都表示赞同。但到了真正的利益冲突时,这种人会毫不犹豫地背着你推翻一切从前对你的赞同和支持,让你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

5. 恃才傲物型

这种人对工作狂热,也很有能力,但在工作中不肯听从任何人的意见,认为天下英才非我莫属。有了成绩则居功自傲,犯了错误却推得一干二净,赖到别人头上。这种人我行我素,藐视他人的存在,很难有人愿意与之合作,在团体中容易影响士气。

对付这种人要有备而战,要让他觉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让他觉得你的智商、学识、能力都比他强,让其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但对于他的长处和正确的见解,要充分认可和支持,不要损伤其自尊心。

6. 煽风点火型

这种小人不用明显的手法来破坏工作或挑拨离间,而是用个人处世的态度来影响别人,或者煽阴风、点鬼火,利用其阴谋诡计来破坏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团体都人心惶惶、意志消沉、士气低落。不仅自己不求上进,还想方设法让其他人不进步。

这种小人说来倒是很聪明的,对错误的言论找出许多借口来支持,从各个角度向人泼冷水,让人不自觉地就气馁了。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

其消除出去,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敌人的人生太寂寞。”这位先哲真是好大的口气,试想谁希望以敌人的存在来充实自己的人生经历?其实,如果仔细想想,你的敌人是谁呢?是不是从出生开始就有敌人存在或存在的仅仅只是你假想的敌人?敌人本来并不存在,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才出现。或者是原来的朋友反目成现在的敌人,也许将来还会变成朋友。不打不相识,你们为什么不能彼此间成为朋友呢?把你的敌人看做你的朋友,坚持感情的输入,坚持礼让的交往。如果你这样做了,说明你正在一点点地提高自己,开阔自己。

但是,礼让不是无原则地一味退让,不是对所有的事都保持沉默,不要以为这样你才有深度、有内涵,是一个襟怀博大,有容人之量的人。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你这么做,别人只会把你看做懦弱无能、愚笨无知的代名词,绝对不会正视你的存在。不要以为你守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信条不就能胸襟开阔,从而心宽体胖。在某些时候,你不得不去争取,去辩论,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去批评、反击自己认为是忍无可忍的事情,别人绝对不会说你肤浅狭隘。有些事情,如果你不去做,别人又怎么会知道?

例如,一个人的词锋十分厉害,人人对他退避三舍,唯一恐被他当众取笑。碰上这种人,不管你反唇相讥或沉默不语,别人只会隔岸观火,含笑欣赏这一幕闹剧。

最难缠的人物,是那些生性浅薄而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们以攻击人家的弱点为乐事,得势不饶人,叫你丢尽面子才肯罢休。如果在你的周围有这样一个人物,他说话的声音特别嘹亮,每句话像飞刀一样直插听者的心中,令人又惊又怒,你应该如何反应,才能让对方晓得你并不好欺负,而又不失自己的风度?

喜欢逞一时之快,嘲笑别人,以求达到伤害对方自尊心目的的人,都有一个通病-欺善怕恶。由于缺乏涵养,认为别人无言以对,把对方踩在脚下,自己便会升高一级,增加自我的价值,慢慢地便形成暴戾习气,对人对事一味挑剔,还自认为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见识过人,别人越是畏惧,他们越是得意洋洋,什么尖酸刻薄的话都不吐不快,毫不知道收敛。

面对这种以为自己口才很好,却是神憎鬼厌的人时,你既不要随便示弱,也无需自我降格,跟他针锋相对,应该采取如下做法。

一是当他正在喷口水,心情兴奋,口若悬河地把你的弱点笑时,你只需平静地定睛看着他,像一个旁观者,兴味盎然地欣赏眼前这个小丑的每一个表情,对方便会难以再唱独角戏。

二是当他实在太惹人讨厌,总是找你的麻烦,每句话都是针对着你时,你要尽量抑制怒气,装听不见,切勿中了对方的诡计,跟他唇枪舌剑。如果你根本不理会他,他便无法再独白下去,他的弱点会因此而暴露无遗,有目共睹,同时更显出你的涵养非比寻常。

三是在对方说得起劲,更难听的话也冲口而出的时候,你不必再忍受这样肤浅的人,你可以站起来礼貌地说:“对不起,请继续你的演说,我先走了。”如果对方还存有一点自尊的话,他应该感到羞耻。

“小人”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常常是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令人讨厌,所以有些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仇视小人固然可显出你的正义,但在人性丛林里,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照出了小人的原形,这不是故意和他们过不去吗?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奸,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会对你反击。也许你不怕他们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再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标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相同。做官的离任之后,继任的人对前任的缺点和过失都容易看得见,这样就完全要依靠接任官员为他掩饰短处,弥补过失。只有那种居心叵测,心地奸诈的接任官员,才喜欢揭自己前任的疮疤,同时夸大自己的长处。假如是前任因迁升而离职,那么这种做法还可以聊以解嘲,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如果是前任因为有事等候补缺,让他听见了,一定会觉得大失面子,无地自容。后来的人看现在的人,就好像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和人相处,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的话,别人也不会为我们留任何余地。这样做的话,只不过是损害了一个人的忠厚品德,而这种做法是有道德的人所不屑的。

为人处世,自然有一定的原则。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何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持任何个人的偏见或他人的偏见,才不会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一个人可以和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劳,也不妨在某些时候给那些小人分些讥嘲。

和小人保持距离就行了,不必疾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限,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况你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小人,因为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而人性是亘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而且,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可贵啊!另外有一点也必须了解,小人有时也会有一些“正义”,会不留情面地揭人隐私,这对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威胁。小人还是有某种存在价值的。

1. 沉着应对,让理智控制情绪

有一种人的眼睛是专门用来盯着别人的,你一旦出现漏失被他发现,他便唯恐天下人不知,以教导的口吻,像对你有无限关怀一样大声说出来,而且往往选择领导在场、同事集中的时候。

面对这种人这种情况,你要沉着一些,让他充分表演,旁观者都不是傻子,他的居心别人都能察觉。然后坦承自己工作中的失误,以谦虚勇敢的态度轻轻化解他递过来的狠招。最后不妨诚恳地表示向他学习,自嘲一下:“谢谢你的指正,我以后一定注意,希望不会再有下一次。”

2. 亮出自己的态度,绝不放任第一次

办公室流言在所难免,有的你可能永远听不到,有的可能在特别凑巧的情况下传入你耳中。比如,你给领导送报表,走到领导门前还不及敲门,就听到有人正在打你的小报告,而且纯粹是歪曲事实,信口雌黄。

遇到这种情况,你第一步是掉头走开。不管你有多憋气,也要指挥自己的双腿赶快离开。第二步是单独约对方严肃谈话。这种事情只要遇到一次就必须想办法解决,绝不能听之任之,否则此人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让你后患无穷。要把事情直接说出来:“我恰巧听到你对领导说某件事,我想你可能有些误会,我现在就给你澄清一下。以后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我,我如果回答不了,再找领导也不迟。”这样他自然会明白,他的行为你已经知道了,这次只是一个提醒,下不为例。再要背后乱讲时,他可要好好想想后果了。

3. 远离饶舌妇,不要卷人是非圈

有的人喜欢搬弄是非,坐山观虎斗。你可要注意了,在你面前痛斥别人的不是,猛夸你的长处的人,千万别信他!从你眼前一转身,他就会把同样的话重讲一遍,当然浑身“不是”的就换上你。这种人是天生的长舌妇,好像不讲别人坏话日子就过不舒坦。只要你顺着他的意思说上一句,或是对他的话随声附和,那就等着吧,有一天就会传到当事人耳朵里,讲人是非的当然会变成你。这样是非就惹上身了。人家若是找上门来论个究竟,你不见得能解释清楚:如果别人不找你理论,却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你时,天啊,你就等着背后挨刀子吧!

4.掌握尺度,谨防“习惯成自然

有的人喜欢颐指气使,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如果你是新人,或者资历较浅,可能在心理上比较认可多做些工作,多为别人服务。但是要记住:给人适度的尊敬是对的,多做些事情的态度也是好的,可是如果公私不分,一味地任劳任怨,非但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反而容易让人看不起你,忽视甚至轻视你的劳动。

讲原则,讲尺度。公事,该做而且做得来的事,坚决做,该做但是做不来的事,尽量做,不该做虽然做得来的事,不做,不该做而且做不来的事,繁决不微,私事,愿意替人效劳的事,随便做;不愿替人效劳的事,不委局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在别人心里树立起一个标杆,他们请你做事时,你首先就婴考虑是否去做,你愿意不愿意去做,如果是和工作无关的事情,也不是你原则上必须做的事情,而你又不愿意做,那你完全可以拒绝他们。

余秋雨论小人

中国文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坐在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的讲堂上,品味中国文化的润物无声和磅礴生机。

1. 近有德之朋,可鸿鹄万里;绝无义之友,可避作小人;取本分之财,能食甘寝安;戒无名之酒,能脑清眼明;怀克己之心,积厚德载物。——唐太宗《百字箴》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小人吟》

我们上次讲到了小人之所以嚣张的三个原因,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特别重要,那就是策略上的失误。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不错的人物,在对待小人的问题上,常常会产生策略上的失误。失误的起点在“道”和“术”的关系上,他们虽然崇拜“道”,但是因为整体体制的关系无法真正地行“道”,最终只能着力于“术”,名为韬略,其实是政治实用主义。一采取政治实用主义,就有了小人的市场。

这种政治实用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用小人的手法来对付政敌。这样做,初看一下很有实效,可后果其实很严重。为什么严重?因为政敌未必是小人,利用小人来对付政敌,从某种意义上,是利用小人来打击政见不同的君子,在文明的构建上是一大损失。

如果利用小人来对付小人?也不对。这样的话,会让被利用的那些小人处于被弘扬的地位,一旦成功,小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会邀功论赏、发扬光大。

中国历史上很多英明的君主、贤达的丞相,往往就在这个地方失误了,他们获得了具体的胜利,但胜利的成果当中充满了小人所灌注的毒汁。他们只问果实属于谁,而不问果实的性质,因此,无数次即使是好人成功了,也未必能构成文明的积累。好人成功了,但是好人的果实当中充满了小人的毒汁。因为好人在争取成功的过程当中利用过小人,利用小人来打败政敌,而没想到政敌很可能倒是个君子,这是策略上的失误。

第五个原因,是灵魂上的对应。

2. 请大家记住,我们往往没法对付小人的第五个原因,是灵魂上的对应。有不少人整体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是在特定的情势下,灵魂深处也会悄然渗透出一点小人的情绪,与小人的作为对应起来,成为小人的帮手和起哄者。他本身不是小人,但心里边有一点小人的因素、小人的情绪,这样的话,在很多事情上就和小人成了战友。

大家想一想,小人们所散布的谣言和谎言,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按照正常的理性判断,大多数谣言是能够识破的;但是,居然被智力并不低的人大量地传播,原因只能说这是传播者对谣言有一种潜在的需要。

我们只要想一想,历来被谣言攻击的对象,大多数是哪一些人,是那些有理由被别人暗暗嫉妒却没有理由被公开批判的人。我们知道主要是这样的人,我们就明白里边的奥秘了。

正常人都会有失落的时候,失落的时候容易产生嫉妒情绪,一听到某一个得益者有什么问题,心里就会窃窃自喜,以求得平衡。这个时候,就不管起码的常识和逻辑,也不做任何调查和印证,往往就一哄而起,变成了一种负面舆论。

还有一些人,平日一直遗憾自己在名望上和道义上有一些缺陷,一旦小人提供机会,能够在攻击别人的时候把这个缺陷弥补,也会在犹豫再三之后就探头探脑地出来,成为小人的同伙,来攻击别人。

如果仅止于在内心上稍稍地试图满足,这样的陷落也就比较有限,可以拔身而出;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只是某种内心的对立而已,一旦与小人合伙,成事以后,就良知麻木,越陷越深慢慢地就难以自拔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人最隐秘的土壤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即使是吃够了很多小人苦头的人,一不留神也会在自己的某个精神角落为小人挪出空地。

这个,我要讲讲我自己的体会。我在做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时候,曾经产生过一种明显的小人心理。一开始我做院长的时候,看到别人——我们的兄弟院校,他们发生了问题的时候,我会及时地寻找自己单位工作上的某一种漏洞。譬如,别的学校发生火灾了,我会把学校里边的消防队员召集起来,我们研究一下,保卫部门的人一起研究一下,怎么防范。这个时候,我还没有任何不好的动机。

3. 但是,我发现有个大问题,后来学校和学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我听到别的学校发生问题的时候,心里边暗暗地有一点窃喜。人家学校里发生问题了,我为什么暗暗地窃喜?这就是小人心理了。

所以,我们灵魂上有小人的对应物。幸好我辞职了,如果不辞职的话,说不定这个小人的因素还会大大地增加。小人对应物产生之后,就会发现小人为什么那么嚣张,因为他们在我们自己的心灵的一角,有暗暗的土壤。这让我们面对小人就显得软弱,显得失去警惕;我们显得比较麻木,这也是小人的天地越来越嚣张的重要原因。​​

小人如此嚣张,那我们对他们是毫无办法了吗?我在长期的研究当中确实得出个结论,我们显然没有消解小人的良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修行,不断扩大君子的队伍,通过这种方式让彼消此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能做的事情不太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能做的,就是要不断地扩大君子的队伍,改变君子和小人在数量上的对比。一定还需要有一批比较纯粹的君子,不受任何小人生态的诱惑,这点很重要。

连我、连我们的朋友们,你们心底都有小人心态的话,那么我们努力地通过我们的修行,把小人心态慢慢地去除掉,让我们自己变成一个比较纯粹的君子,由我们再来影响他人。当我们君子的队伍慢慢地扩大以后,君子和小人的力量对比就产生了重大的差异。

我们要用同样的逻辑让君子去驳倒小人,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让社会获得一种正义欣赏的依赖,慢慢地对比出小人的无聊,小人的无耻。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从自己的修行开始。

君子的古代标准,也就是他们和小人的原始区别,比如君子怀德,君子坦荡荡,君子求诸己,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周而不比等等,这些教导对君子的风范、目标和生态做了经典的描述。

但是,我们还要想到,君子还有现代标准,我们不能光是古代标准,因为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社会大大地开放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增加一系列全人类公认的价值标准,譬如,人权、人道、民主、自由、互助、慈善、环保等等,由此展现出更加关爱苍生、牺牲自我、温和坚毅、光明磊落的风范。当这样的风范能够更多地建立起来了,既有我们传统的标准,又有我们现代的标准;既有我们中国的君子标准,又有现代世界公认的价值标准,加在一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小人很难突破的一个坚强的团队。

4. 真正的君子行迹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人生体验,只要认真投入,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什么也不害怕了。过去想做君子犹豫,不就是害怕小人吗?现在真的成了君子,就不存在这种担忧。

大家都讲过,我们总是会害怕小人来折腾。但是,话说回来,真正害怕的人是介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人。如果你真正成为一个大君子的话,就像佛教里边所说的大雄,你就什么也不怕了,为什么还要怕小人?不再害怕我们曾经害怕过的一切,这是真君子的内心思想,不再害怕众口铄金,不再害怕招腥惹臭,不再害怕群蝇成阵,不再害怕阴沟暗道,不再害怕那些时时期盼着新的整人运动的那些饥渴的目光,不怕偷听,不怕恐吓,不怕狞笑,只有以更明确、更响亮的方式,在人格、人品上展示出高贵和低贱的界限,这就是我们的胜利。

有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做,我主张大家认真地研究一下,从历史到现实的小人问题;而且,把这个问题不断地谈下去,用各种方式来谈,用戏剧,用电影,用小说,用论文,用讲座,细细地分析,生动地展示,这对全社会认识小人总有好处。

有人说这个对小人似乎没有什么警醒作用,不是这样的。我想借莫里哀的戏《吝啬鬼》,来说说这个问题。

吝啬,其实是一个比小人的问题更小一点的、更轻一点的毛病,人人身上都有吝啬的毛病。要根治人类身上吝啬这个毛病,那是不可能的,谁也做不到。但是,莫里哀却把吝啬解剖地那么透彻、那么辛辣、那么具体,使人们在看戏以后,再次遇到吝啬,或者自己心头再一次有吝啬的萌芽产生的时候,自己猛然会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那个时候,剧场里边的笑声也会在耳边响起,那么多笑声使他们明白,现在人类的良知水平是什么样的,自己不要孤立在这个笑声之外,这个时候你的人格就悄悄地上升了一步。

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

对小人也是这样,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小人看了我们一些小人的戏,看了我们一些小人的文章,他一定无动于衷,不是这样的。人的成分往往是复杂的,里边既有君子的成分,也有小人的成分。当小人的成分再次出现的时候,突然想起某某人写的论文当中正好描述过这种特征,或者突然想起某某人写的电视剧里边也有这样的描述,于是产生类比,产生警惕,轻轻地一笑,自己在行为上也有了收敛,有了改正。这就是像莫里哀写《吝啬鬼》一样,我们在写小人这样的作品的时候,对社会有一个警醒作用,警醒的是小人成分比较多的人。

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以无序的方式出现在我们各个部位。因为他们无序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就难以招架了。请注意,研究仅止于研究,尽量不要与小人争吵,争吵使小人加重,研究使小人失重。这句话我要重复一遍,争吵使小人加重,研究使小人失重。

5. 好多人说,我和小人去争吵一下,结果,一方面你赢不了,因为小人的逻辑系统和君子的逻辑系统不一样,最让你感动的,你内心要流泪的东西他不感动,他的逻辑你又很难驳倒;另一方面,周围听你们争论的人,一般不会非常明确地站在你这个大而无当的空洞的逻辑的一边,不会,一般反而会对小人的语言产生同情。

所以,争论只能使他们加重,而且小人在争论的时候不会仅仅用小人的语言,用的也是君子的语言,所以争论到最后,你倒反而像小人了。但是研究出人类小人的几个行为模式的话,就会使他们失重,因为他这么做了,大家就想到,我看到过,我曾经在哪个电视剧里边曾经嘲笑过,那就可以了。

有关小人的定义,小人是最难于定义的,但是,我在美国的一位学者的书上看到过一个有关小人的我认为最好的定义。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谓伟大的时代,也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句话我再重复一遍,所谓伟大的时代,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这个定义十分精彩。

如果出现了一种强大的精神气压使小人在社会当中,从中心推到边上的话,从高位推到低位的话,从主宰变成多余的话,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问鼎伟大了。时间不会总是和小人站在一起,快速推进的时代节奏,无限广阔的全球视野,渐渐地使很多小人的行为越来越失去效用。前几年还在闹腾的那些小人事件,现在一看全都变成了笑话,尤其是那些折腾人著称的所谓大批判专家,那些揭秘的高手,现在连名字也被人家淡忘了。

但是,我们的时代与伟大显然还有距离,精神文化领域的创造者其实不少,但是仍然会被好多小人包围着。中国民众虽然也已经厌烦小人了,但是以往很多年被小人扯来扯去的视线,还没有恢复到来仰望精神文化的功能;结果,虽然小人被冷落了,精神文化最崇高的部位也被冷落着。这是一个双向冷落的过程,我相信,这个双向冷落过程是一个暂时的过程。

最后,我必须补充一点,尽管小人在整体上祸害久远,但是,他们的个体生命如果来看一看的话,多数也是可怜人,包括其中最令人厌烦的文痞型小人,其实也就是一些喝了“狼奶”的失败者和忧郁者。他们,在我看来,还是有被拯救的可能。冷落他们,搁置他们,然后拯救他们,这是当代君子的责任。

说到底,他们是在一个缺少关爱的环境里边长大的一群,因此,也应该受到关爱。我们鄙视的是他们以往的作恶方式,以及他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结合状态。我们除了揭露他们、冷落他们、鄙视他们、搁置他们,最终还是要拯救他们,关爱他们。

好了,关于第八章黑而无色1.应对小人之道问题,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对大家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