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道教符咒解析

【本期文章导读】

道教符咒解析

中国道教符咒

清代道教铜像图片

道教符咒解析

在青海柳湾墓地已经发掘出土的2万多件彩陶中,专家们发现了319种不同形状的符号和图案。许多像现在的文字,如“工”、“北”、“中”、“巾”;有的则是简单的几何形,如“+”、“-”、“×”、“|”等等。绘有万字纹符号的柳湾彩陶一共有28件,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西藏、青海等地岩画,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并画有“卐”符号。《辞海》说:卐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农耕时期的特殊语言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发源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发达的原始农耕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彩陶是其典型的代表器物,彩陶纹饰多样,蕴含丰富。这一时期,先民们制作彩陶不仅限于用来作为炊具、容器,还被当做生产工具、祭祀用品和点缀生活的工艺品。绚丽精美的红山文化彩陶,突出地代表了当时社会取得的文明发展成就。

图5符箓彩陶瓶红山文化类型龙乡博物馆藏(图源:李远国)

从器物造型看,此器与红山文化目前所见的陶器的器型不同,既不是炊器也不是储器,应该是一件与宗教行术时有关的礼器或法器,平口直筒形便于存放、取用符、咒或竹木符简。从图像的结构形式看,彩陶瓶纹饰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极似汉字篆体(九迭篆)的结构布局,整齐严谨,庄重大方,其文字构成极为复杂,但上下连贯,左右相依,笔划屈曲多变,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其书写风格与《道书》所说“云篆”相符,即“符如行云,字如篆书”,是远古时期“符箓”图像中最为规范的“云篆”。

从“符箓”特征分析,该器以黑、红两彩作为“阴阳之道”的象征,红色表示阳,黑色表示阴。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天体宇宙观和道教倡导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宇宙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表明,符箓道术是红山文化祭祀中重要的行祭形式,道教的起源与其一脉相承。

道教活动的重要工具

道教符箓法是以气论为核心的。按照气生万物的世界观,道教认为从天、万物、人,乃至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是由于阴阳二气运化而产生的结果,作为通灵达神的符咒也不例外,它们都是先元气演变而成的。《云笈七签》卷七说:“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即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也。以道之精气布于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动运,安镇五方。然此符本于结空,太真仰写天文,分置方位,区别图像符书之异。符者,通取云物星辰之势。书者,另析音句诠量之旨。图者,画取灵变之状。然符中有书,参以图象;书中有图,形声并用。”符箓依元气运化而成形,符者合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所无形而形于符,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天以龙汉开图,结气成符;人以精神到处,下笔成符,天人孚合,同此理也。书符之法,不过发先天之妙用,运一气以成符。”道教符箓法强调神气为用,三宝合炼。五代谭峭指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气相乘而声。”“声导气,气导神,神导虚,虚含神,神含气,气含声,相导相含。”(《化书》)《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说:“字者气所结也,符者字之精也。咒者字之理也,含者字之音也,以丹染纸,字之与符,托此而形容也,以口念咒,由此而感召鬼神,气之灵也,气之和也。”

他们依精气神而施行符咒,如果不持内炼功夫而仅徒外饰,“朗诵行持,只在口而在心”,则经咒皆为平常之文经,岂能灵验?《太极祭炼内法仪略》卷下说:“凡太上一切经、一切咒,皆说人身中至妙造化,今人尽作言语诵之,惜哉!”修诵咒术,要有静坐默念功夫。卷中曰:“默念者,心念也,谓无声而动意也。如能于静室中闭目寂默,坐一更余,乃默念行持作用,是为内炼,静坐愈久,则愈妙愈玄,胜如朗诵行持实万万倍。祈雨、祈晴、祈雪诸法,一切要紧处,皆在坐功作用。”《道法会元》卷八五亦说:“千咒何如一点虚,念中无念妙中居,登坛号召为行用,咒乃名曰祝将书。”这些都说明了咒术的要害。

修炼时的“助力者”

道教符箓之术被广泛运用于人体修炼与生命领域,有存想符簶的入静法,有吞服符图的内养法,有佩带符图的护身法,有书符召灵的感应法,有化符治病的符水法,其形式和内容尽管变化多端,但究其根本,起决定作用的都是人的意念——元神的功能。因此,天地人体之元气,亦可运化,打入符中。符以灵光为根本。所谓“灵光”,是指在静定内修中体证的元神与精气。当你具备了通神达灵的灵光之后,符咒朱墨等外在形式亦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正如《清微道法枢纽?法序》所说:“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道法枢纽》亦曰:“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当于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又说:“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道法会元》卷一)

在修道者看来,符箓便是天地造化、阴阳消息的运动轨迹,是人天合一,形神妙契的全息摄影。《道法会元》卷一说:“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符箓的灵验与否,归根结底是在于自我至诚内修中证得的元神。只要在内炼时达到气机发动、天人感应的境界,一些修真者会在先天(无意识)的状态下画出各种符图。这些由高道大师们画符图,往往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现象,诱发某些特异功能,人们觉得玄妙莫渺,故谓之“神授”、“天降”之灵符。

中国道教符咒

道教的符,不是道教特有的道术,早在西汉以前,就出现了符,以及符节、符信、竹使符、铜使符、虎符等。当时把这些符作为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表示征信的器物。

符由象征信物的作用衍变为具有预测事变的神秘色彩,是与两汉时期社会上天人感应说、谶纬学说的兴盛,以及《河图》)、《洛书》、星辰信仰的流行、影响分不开的。

早期道教中已把符文看作是上天下达的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给予的信行。法师们认为,“符者合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此作而彼应,此感而彼灵。”灵气相通,就有灵验。传说正一派始祖张陵曾住阳平山,画符投水中,龙妖即逃,从此,正一派以符图驱邪伏魔越演越盛。

道教符图的用法有8种:①佩带法。正一天师将符纸折成八卦形,佩带在身上,或用红线扎紧,挂在脖子上。②贴法。可将符文张贴在家中门上、床头;柜壁、窗上。③吃法。法师把符文烧成灰、用清水冲,待澄淀后,用清水冲服。此法渊源于古代巫祝。④煮法。把符纸放在白水中煮沸,或加人中草药中煮沸,晾冷后服用。⑤化法。常用火焚化之。⑥洗擦法。将符灰溶在盆内,用水洗擦脸部及身体。⑦喷淋法。法师口含符灰水,手作各种指咒,用力喷淋祈求者以达到驱除邪气的作用。弹点法。用各种手势,沾符灰水,或点、或弹信徒面部,以示祝福、驱邪。

正一派道教的符作为一种画在纸上的象形会意的文字标志,是人与神、人与宗教世界主宰力量沟通的媒介;是宗教超灵感力的体现;是人类希求借助他力来战胜现实社会中邪恶、灾害的愿望的精神力量。总之,道教的符文是多种宗教意义的集合体。

篆,通常指记录有诸天官曹名属佐吏的法牒,牒中必有相关的符图咒语,又通称法箓。是道教扶正驱邪,治病救人、助国消灾的主要手段。

正一派的法箓创始于汉时的张陵,发展于北魏的寇谦之。唐朝之际,箓文就有120阶数百种文图,同时用来指道门中某些斋醮仪式,如:金箓斋、黄箓斋、玉箓斋等。两宋元明以来,由于箓图在一般法事中没有符、咒简单易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道教斋醮活动中越来越丧失了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遂逐渐消亡了。

自明朝开国后,太祖朱元璋为完成其君主独尊的政治体制,对宗教采取了利用政策,不崇尚某一宗教,对教团严加检束,防止教团势力的发展,造成政治、经济上的损失。首先,不准正一天师品位超越帝王之上,洪武元年(1368),张正常天师入观,太祖日“天岂有师乎?”下令改授正一嗣教真人称谓,免去“天师”尊称。洪武三年,又令“寺观庵院,除殿宇梁栋门窗神座粲棹许用红色外,其余僧道自居房舍,并不许起斗拱彩画梁栋及僭用红色什物床榻椅子”。(《明会典》)其次,清整教团,去其奢侈,洪武五年诏令僧道斋醮,泛恣饮食,有司严治之。同时,御注《道德经》,颁天下,令道众研习。《大政记》记载:“洪武七年御注《道德经》成,上谓儒臣,举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与・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之类日:・老子所语,岂徒托之空言,于养生治国之道,亦有助也。但诸家之注,各有异见,朕因注之,以发其义'。”另外,禁止40岁以下男子、50岁以下女子出家入道,规定每3年发次度牒,府郡40人、州30人,县20人,尽量减少逃避徭役者。据《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四年“令清理释道二教,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宽大可容众者一所并居之,不许杂处于外,违者治以众罪。…命天下僧道,有创立圈堂寺观非旧额者悉毁之。”明太祖还设立道录司,掌管天下道士,在外府州县,则设立道纪司分管道士事。“内外道官专一检束天下道士,违者从本司惩治,若犯与军民相干者,从有司惩治”,可见明王朝检束道土是严厉的。终明一世,均遵循太祖遗训,虽然出现过东派、西派的复兴,南方武当道的兴起,但道教的教团势力已如强弩之末,江河日下了。

道教传至大清帝国,清政府对其更加严峻、冷淡。由于新文化思想的兴起,西欧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基督教教会的侵入,争夺了大批的信徒,古老的宗教意识受到了冲击,道教终于呈现出不可挽回的衰落景象。

莲花禅大学 [来自湖北]
2022-11-19 01:10

道教祖黄帝,神农,[鼓掌][赞]

尹山申明 [来自陕西]
2022-11-18 01:22

不科学很难信众

巫族部落首领 [来自福建]
2022-11-17 20:38

辛苦。。整理

清代道教铜像图片

花瓶静物及鎭宅符(馆方定名为天中佳景图轴)

绢本设色挂画明代(台北故宫定为元代)

纵108.2cm ,横63.5cm,此挂画原本藏于清宫内府,据载是明代宫廷留存之物。此挂画虽然风格临摹唐宋画意,但仍显拙劣,四道天师系镇宅符笔法老道熟练,不应是作为唐宋流传遗作纳入内府收藏,大抵是作为具有功能性的艺术品采购入宫。与此画类似带有镇宅符的静物挂画目前留存共有七幅,此为其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地支將軍(馆方定名为青白玉十二辰)

和田玉质雕塑 清代

清代宮廷陳設擺件一組,以十二生肖為題材,人身獸首,神態不一。此套件玉質上佳,雕工簡單明快。

清代內府活計檔記載,清代帝王曾多次要求製作十二生肖擺件,現留存“十二辰”擺件甚多,此為其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点击展开↓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