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

这些年,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太多情况,尤其是关于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的。最近又有人咨询关于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以及相关的问题,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详细说一下。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后台留言或咨询老师,大家一同探讨。

本期文章导读:

天师符是什么意思(辟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天师符是什么意思(道教四大天师的介绍视频)

天师符有哪些(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是五斗米道)

天师符是什么意思(清代道教铜像图片)

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符咒的由来)

1、天师符是什么意思(辟邪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最近有不少人问我道法怎么学,风水怎么学,这些都是那些厉害的人物才会的,我只懂一点,其他的还是要请教那些大师的,不过关于辟邪这个话题我还是有些见解的: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特怖符号,是禁忌的对象,与图腾相对。不同部落形成的背景不同,图腾和禁忌的对象也是不同的。辟邪即避凶:“辟”即“避”,“邪”即“凶”、“不好”。在民间传统的辟邪,都是使用辟火、辟水、辟兵、辟车等,这些都可称为辟邪。

也许你从来不信邪,但有些事,沙翁以为,知比不知好,留心比不留心强,比知说风水,多知道些,平日里力所能及的来点既风趣又美化且又能图个吉利的装点摆设,想来也未尝不可。平时也可多多了解些辟邪的东西,百益而无一害。

玉。玉是五金之灵,往往佩戴很久的玉都温润滑腻。人养玉玉也养人,而且玉还有抗磁场干扰的作用,起到心神安宁的作用,买上一块好玉,去寺院开光,不要给其他人触碰,免得冲煞,是最奏效也是最安全的辟邪方式了。

灵符遵循古法书写,融贯天地之数,行遍周天火候,劫得气运以帮身。符咒为打通天地能量场、沟通灵界鬼神的载体,其特殊性要求绘符之人必须师出名门,功力深厚,画好的灵符上必须加盖受过长年香火祭炼的天师法印。道家避祸镇煞符奉请太上老君、三官大帝、真武大帝等神仙护身加持,可护身,避破财、牢狱、病痛和血光之灾。2012要想辟邪,首选避祸镇煞符,可保平安免灾。若是收邪气作祟使得家宅不宁,也可请风水镇宅符。风水镇宅符调请五方土地神、通天解神行事、三官大帝做主,可化煞保平安。最后,犯太岁的朋友可以请破太岁符,破太岁符对犯太岁(恰逢本命年)和走背运者具有开运、旺财和化解各种灾祸的奇效。

铜镜在重多法宝中,铜镜的驱邪能力是最强的。古代中国人长期使用铜镜,铜镜不仅是照面的器具和工艺品,也是一种兼有多样功能的法宝。铜镜的神明妙用,首先在于它能“观照妖魁原形”。如葛洪《抱朴子》言,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都有本事假托人形以迷惑人,“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它们一看见铜镜,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于是赶快溜走。基于这一原理,凡巫视道冠一流在从事捉鬼妖等活动时,照例都要先用一面镜子当识破妖怪的法宝,其时镜子乍现,妖怪就逃之夭夭了。

貔貅身无鳞,脚无毛,神态威武,为上佳风水摆设,特别对于偏财或推销行业的有特效,凡收入浮动者皆有神效。摆放时只需头向门或向窗外,有利偏财,正财欠奉,除非加上龙神座一对则可接受。

还可以通过佩戴饰品与手链来辟邪,如玉质的吊坠有很好的辟邪能力。手链的话可以选择菩提子、绿檀、黑檀、紫檀等有灵性的木头辟邪效果较好。

辟邪的东西有很多,毕竟心诚则灵。

点击展开↓

2、天师符是什么意思(道教四大天师的介绍视频)

道教四大天师简介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着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道教四大天师的传奇故事

一 张天师

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张天师最为着名的故事就是降服六天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间。

二 葛天师

葛玄(164-244):字孝先,被后人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对于葛天师,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对他有印象,只是不知道这个是他所传。

《度人经》为葛玄受太极真人徐来勒索传,而度人经是全道经中最为当代中国人所熟知的经典。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三》中蜀山弟子曾经念诵过《度人经》,为徐长卿超度。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一》中蜀山弟子也曾经念诵《度人经》,为锁住赵灵儿。

度人经是道教经典之中文辞优美的典范,借着葛天师的光,截取一段度人经供大家欣赏。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祆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三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是宋代着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说起萨天师就不能不说王灵官,很多人一进道观就会看到一位身披金甲,手持金鞭,须发皆黑的威猛神将,这位神将就是王灵官,名为王善。

但是早年的王灵官并不叫王善,而是叫王恶,是一位邪神。

传说当年萨天师路过湘阴,看到乡人用童男童女祭司王恶,于是大怒道:“此等邪神,该焚其庙!”说毕,雷火穿空,上焚此庙,人莫能救。

之后王恶不服去玉帝更前告状,说乡人祭祀和他何干,不是他让乡人祭祀的,于是玉帝便让王灵官跟着萨天师,只要看到萨天师做什么不法之事,就许他便宜行事直接打杀萨天师,结果王恶跟着萨天师十二年不见天师做一恶事,于是显身告诉萨天师此事,并且发誓护持萨天师护持道教。

从此王恶改名王善成了道教的护法灵官,更有纠察道士不良行为的指责。

四 许逊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

许天师学道的原因是后世道教子弟的楷模。相传天师在在少年时入山打猎,看到了一头母鹿于是追捕,结果母鹿流产了。流产后的母鹿也不躲避少年的追捕,只是一心舔自己的幼崽,希望自己的幼崽可以复活,一直这样做的母鹿还发出阵阵哀鸣,最后母鹿哀伤致死。目睹这一切的许天师从此再也不捕猎,而一心追求仙道,期望可以弥补罪过。

许天师留下了许多警告后人的话,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则。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一个人心底不善良,什么好风水都是白搭,反应了道教的观念既人在事做好人还是坏人,是神灵对他赐福还是赐祸的最高准则。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古有帝王不断吃灵丹妙药,但是还是夜夜笙歌,依然早亡。而今天也有富豪身体不好天天吃补药,依然要纵情声色,到头来依然无益。养生重再珍惜元气。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这点例子太多了。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很多所谓的聪明人都疑惑自己为什么倒霉,但是不愿意想想自己怎么做人做事的,白白浪费了聪明。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这点是许天师说的最为伤人的一句话,有的人宁愿给寺庙捐献千万,也不愿意对父母露一个笑脸,这种人神是不会保佑的,但是一个人愿意对父母有孝心,神灵必然庇佑。

人物介绍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f—应 [来自陕西]
2022-11-14 09:38

除了萨天师,其他三位天师道庭都在江西

谁能与我同醉24 [来自黑龙江]
2022-11-13 15:15

无量天尊

曾经细雨当歌 [来自甘肃]
2022-11-13 09:16

福生无量天尊

点击展开↓

3、天师符有哪些(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重要派别。东汉顺帝时(126—144)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即张道陵)于西蜀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一说为四川剑阁县境)创立。他托言太上老君降受道法造作《正一经》、《天宫章本》等道经符书二十四篇,自号“太清玄元”。所创此派本名正一道或正一盟威之道,由于道教徒尊道陵为天师(一说他自称天师),又称天师道。又因入道者须交纳信米五斗(汉时的一斗约等于今日的二升),故世俗称之为五斗米道(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而得名)简称“米道”。信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太上老君”为主神的众多天君、神官,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经,以济世救人、长生成仙为宗旨,教人奉道守诚,诚信为善。其道术主要是召神劾鬼,符咒驱邪,兼及导引、行气,房中,炼丹服药等。通过给山村农民治病,获得民众信仰。“百姓翕然奉事之以为师,弟子户至数万”(葛洪《神仙传》卷四)。于是设立祭酒,分领其户,在信徒集中处“立治署职”,作为基本组织单位和宗教活动场所,也就是分布各地的传道教区。到汉安二年(143)设二十四治(绝大部分在今四川境内),首治阳平治县有中央教区性质,张陵以阳平治都功印、三五斩邪雌雄剑为掌教信物及传嗣法器。张陵仙逝(156)后二十余年,汉灵帝光和(178—183)巴郡人张修,于巴郡、汉中传播五斗米道,其法基本承袭张陵而又有所发展。设奸令、祭酒负责讲习《老子五千文》;除用符咒治病外,还“加施净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设鬼使,专为病者祈祷。承袭古代关于天官(天帝)赐福,地官(地祗)赦罪,水官(水神)解厄的神话传说,祷时书写病人姓名及服罪之意的文书三份,一份“上之天,著山上”,一份“埋之地”,一份“沉之水”,叫做“三官手书”(《三国志》卷八《张鲁传》注引《典略》)病者常出五斗米以谢,俗称“五斗米师”,时人“竞共事之”。中平元年(184)响应黄巾起义,“寇郡县”,后败亡。张陵之孙张鲁,承袭祖传道法,利用刘焉的权势,据有巴郡、汉中,不置长吏,以祭酒为治,建立教政合一的政权近三十年。他以“鬼道”(即五斗米道)教民,初学者皆为鬼卒,入道较久并受到信任者为祭酒。是统领部众的骨干,统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各治头大祭酒统属自号“师君”的张鲁领导,建立宝塔式的教阶级制和官阶制。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诸祭酒统辖区内皆作义舍,内备米、肉,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食宿。有小过者,责修道路百步以抵过。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再犯,才处刑罚。史称“民夷便乐之”,朝廷“力不能征”。从张陵到张鲁宣讲《老子五千文》的讲义是为《老子想尔注》。《想尔注》从宗教神学解说《老子》,如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道设生以赏善,设死威恶”;“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道普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悉如信道,皆仙寿矣。”宣扬信道、修道、行道,治身可得仙寿的教义,在道教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建安二十年(215),张鲁投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大量道徒随之北迁,五斗米道发展到中原地区,随后更向东南传播。两晋时期世家豪族也纷纷加入,王羲之家族即“世事张氏五斗道”。四川和江浙地区农民多有利用五斗米道起事者。孙恩、卢循领导农民起义,转战十余年(397—411),“八郡一时俱起”,有众数十万人。南北朝时,在北方,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建立“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的新天师道,称北天师道;在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道教经书,编著较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称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与上清、灵宝、净明等道派逐渐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张道陵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统领三山(茅山、阁皂山、龙虎山)符箓,始正式公开称为正一道,并为此后各符箓道派的总称。元代以后,与全真派同为中国道教的两大派。故所谓五斗米道,乃汉魏两晋间世俗对张道陵所创正一道(即天师道)的称呼,此称呼只见于官修史书而不见于道教典籍,自南北朝以后不再有此称谓

太平道

早期民间道教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172—178)年间,冀州钜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184)创立。崇奉黄天(中黄太一)和黄帝、老子,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称“黄天太平”,故名。张角是“黄巾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东汉中叶以后,朝政为外戚,宦官轮番把持,互相倾轧,政治黑暗,横征暴敛,有增无减,加上水旱频仍,疫病流行,农民四起反抗。“诸明图谶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立”(《三国志.魏书.武帝》注引《典略》)。时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李贤注谓“良”或作“郎”,即郎中医生。)其弟张梁、张宝自称大医。兄弟三人皆行医业。“太平道貌岸然师持九节杖,为符咒,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宣传《太平经》“乐生”、“好善”是天下人所受天地之性的思想;斥责少数富豪“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主张自食其力,人人有权享用社会财物的太平世道,深得广大农民拥护。史载: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遂以“方”为单位组织道徒,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共置三十六方,各方均立首领统帅,而统一服从自称天公将军张梁角、地公将军张梁、人公将军张宝弟兄的指挥,实行教、军结全的临战体制。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并用白土在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门上书写“甲子”二字,大造甲子年要取代汉王朝的舆论。到了甲子年即中平元年(184)初,开始调兵遣将,大方马义数次到京师策动宦官封諝、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事被张角弟子唐周告密,汉灵帝下令车裂马元义于洛阳。搜杀在京道徒千余人;命冀州追捕张角等。张角等被迫提前于二月起事。“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起义者皆著黄巾以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奋战十余个月,张角病逝,张梁、张宝先后战死,太平道组织领导农民反抗东汉王朝的斗争,在官军的重兵围剿下归于失败。但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并对后世农民利用宗教形式组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有重要影响。

李家道

魏晋时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个道派。李家道的创始人是蜀人李宽。葛洪《抱朴子.道德》记载,吴孙权(222—252在位)时,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善以颜色占吉凶险,号称八百岁公,后不知所在。后有道士李宽,到吴国而操蜀语,能祝水治病,信奉者颇众,以为李宽即蜀中神仙李阿,就共称他为李八百。李宽创立的李家道,创建修道斋戒之室,称之为庐,其道法有祝水及三部符导引日月行囗,服食神药,吞气断谷。信奉李家道的公卿官吏,云集其门,避役民为李宽弟子者近千人。李宽死于瘟病,弟子称其化形尸解成仙。后李宽弟子“转相传授,布满江表,动以千计”。(《抱朴子.道德》)晋代李家道传人李脱,亦自言八百岁,自中州至建邺(原吴国都城,今南京),以道术为人治病,发展道众,署人道职,信奉者颇众。其妹李真多,也随兄修道。李家道是蜀中道人在在江南创立的一介道派,影响及社会上层,教徒布满江南地区。它是巴蜀五斗米道在江南的发展,是魏晋时期有一定影响的道派。李家道东晋以后即不见活动,徒众大约融入天师道。

帛家道

干君派

又讹为于君道。魏晋时道士托名汉代高道干吉而组成的道团。干吉为《太平经》的传人,后世道书或讹为于吉。《后汉书.襄楷传》:“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仙苑编珠》卷中引《神仙传》:“吉受之乃《太平经》也。行之疾愈。乃于上虞钓台乡高峰之上,演此经成一百七十卷。今太平山干囗在焉。”干吉传早期道书《太平经》,招致不少信徒,其传人则令信徒读道书,烧香,以符水治病,形成道团,称作干君道。至三国时,尚有以干吉的名义布道者。据《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治病,吴会人多事之。”于吉被杀后,“世中犹有事于君道者”(《云笈七签》卷一——引《洞仙传》)。可见干君道在东吴信徒甚多,它大概是太平道在黄巾起义失败后演化而出的民间道派。

清水道

道教组织之一。天师道支派。传说为张天师家奴所创,实即一种符水道教。魏晋时期开始流行。《三天内解经》:“今有奉五斗米道者,又有奉无为囗花之道及佛道者,又有奉清水道者。”“老君使中国人奉无为大道,胡人奉佛道,楚越阴阳之薄,奉清约大道。”清水道专以清水行法治病去灾。又据《三天内解经》:“其清明求愿之日,无有道屋厨覆章符囗仪,惟向一瓮清水而烧香礼拜,谓道在水中。”《道学传》中还有清水道法师王濮阳以清水濯足治足疾,浇树使枣树复生之事,据说晋文帝即曾师事王濮阳。

尊奉上清经系的道派。上清派创始人是东晋天师道士杨羲、许谧、许逊。晋哀帝兴宁二年(364),杨羲扶乩降笔,称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魏夫人降授《上清真经》31卷,命杨羲用隶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及其子许逊,二许又传写上清经,并修行上清经法得道。东晋末,王灵期至许黄民(许逊之子)处求上清经后,又增删润色,造作上清经法至五十余篇。江东道士慕上清经法丰博,争相传抄,故在江东地区形成传授修习上清经法的上清派。上清派以晋代女道士魏华存(南岳魏夫人)为第一代宗师,杨羲为第二代宗师。杨羲以下依经法传授次序,第三代至第九代上清派宗师是许穆、许翔、马朗、马罕、陆修静、孙游岳、陶弘景。陶弘景齐梁时居茅山传上清经法,开创茅山宗,上清派遂为茅山派所承袭。

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为最高神灵。上清派最具特点的修炼方法是存思。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神囗混融,即可长生不老,飞登上清。上清派的存思、服气、咽津、念咒、佩符等修持方法,对道教斋醮仪式影响甚大。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上清经186卷,有127卷流播于世,其代表性经典是《上清大洞真经》和《黄庭经》。上清派宗师出身江东士族,其造作和传播的上清经,使道教理论更趋成熟。上清派是东晋南北朝江东地区最有影响的道派。

灵宝派

因传《灵宝经》而形成的道派。古《灵宝经》自汉末传到晋代,不断增益繁衍。《真诰叙录》称:“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刘宋初年,《灵宝经》增至五十五卷之多,陆修静将其中可信者三十五卷加以增修,立成仪轨,使灵宝派信徒日益增多,灵宝之教大行于世。灵宝派重视符箓科教和斋戒仪轨,加强了劝世度人的宗教功能宣扬普度一切人。灵宝派在修持方法等方面吸收天师道和上清道的长处成为晋末宋初很有影响的道派。金元以来,灵宝派以阁皂山为本山,成为经箓派道教的的重要分支。

三皇派

信奉《三皇经》的经箓派道团称为三皇派。三皇经源于三皇文,是一种召劾鬼神的符书。《抱朴子.遐览》:“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瘟疫气、横殃飞祸》。”《云笈七囗》卷一百六《鲍靓真人传》:“靓学明经术纬候,师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度。”三皇经传至陆修静,被立成威仪。其道派传诵三皇经,习炼召劾鬼神的法术。唐代一度遭禁,但仍有流传。元代再度遭禁并有焚经之祸,三皇经被焚,三皇派遂绝。

天师道

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南北朝时,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仪废弛,民间道教起义不继。北魏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以天师之位,赐予《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令其宣布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和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以服食闭炼。至明元帝泰常八年(423),寇谦之又称李普文降临嵩岳,授他《录图真经》六十余卷,以辅佐北方太平真君,劾召鬼神,传授弟子。寇谦之改革传统道教。其一,以“礼”为标准,按照忠孝原则,反对利用天师道犯上作乱,并对道民以李弘、刘举称号进行的“叛逆”行为大加指责。其二,按照儒家唯贤的原则署立道官祭酒,废除祭酒道官私署治职的作法的世袭旧制,改革三张祖孙世袭天师之位的传统。其三,取消蜀土宅治之号,不再沿用。其四,废除三张时期的租米钱税制度和男女合气之术,道民只岁交纸三十张,笔一管,墨一锭,以供治表救度之用。又用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增订道教戒律和斋仪。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举措,获得北魏太武帝的支持,“于是崇奉天师,显扬新法,宣布天下,道业大行”。(《魏书.释老志》)经冠谦之改革后的北方天师道,学术界称之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

南天师道

天师道派系之一。在北魏嵩山道士冠谦之改革北方天师道后,刘宋道士陆修静也对南天师道进行了改革和整顿。针对南方天师道组织涣散,科律废弛的情况,他提出一系列整顿天师道的办法,即整顿过去的二十四治,健全“三会日”制度和“宅箓”制度,以及严格执行道官论功升迁制度等,从而加强和完善道教组织。与此同时,他还充实和完善道教的科仪规戒。他依据灵宝斋法及上清斋法等,制定道教斋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的斋醮规仪,如九等斋十二法的斋醮系统。他把上清斋法视为上品,次为灵宝、三皇斋,将天师道的传统斋法列为下品,并对金箓、黄箓、明真、三元、八节、自然等斋法的具体仪式予以详细说明。使道教斋醮仪式初具完整体系,成为道教斋醮仪范的奠基人。所撰《三洞经书目录》,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目录学著作,具有开创意义。以后道经之编目与《道藏》之分类,皆以其“三洞”分类法为基本原则。陆修静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革,扩大了道教的影响,使道教在南方得到进一步发展,统治者亦日益宠信道教。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道教,学术界称之为南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遂渐合流,元代均称正一道。

茅山宗

以茅山为祖庭形成的道派。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茅山宗的开创者是上清派第九代宗师陶弘景。南齐永明十年(492),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他继承杨羲、许谧、许囗所传上清经,悉心搜求散失的杨、许手书上清经诀真迹,编纂《真浩》、《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二百余卷道经,弘扬上清经法。经数十年苦心经营,上清派的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茅山已成为上清派的活动中心,故此后上清派即被称为“茅山宗”。陶景弘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影响日益扩大,至唐宋时期,走向兴盛。唐代最显要的道士多来自茅山,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茅山高道极得唐宗室的尊崇,他们不时被礼请入京,讲道德醮,出入禁中,备受礼遇。时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之誉。宋代茅山历代宗师多得皇室所赐“先生”称号。至刘混康任嗣法宗师时臻于极盛。刘混康曾治愈皇后孟氏心疾,哲宗于绍圣四年(1097)敕命将其所居茅山潜神庵扩建为元符观。宋徽宗即位又敕命扩建为元符万宁宫,并赐刘混康九老仙都君玉印、玉剑,又亲书《度人经》、《清净经》、《六甲神符》赐之。时茅山已形成三宫五观,“三茅崇奉之严,未有盛于斯时也”。(《茅山华阳先生解化之碑》,刘大彬《茅山志》卷二六)茅山宗从齐梁至北宋,鼎盛百年,成为道教主流。南宋以后,渐趋衰微,但仍传承不绝,时有高道名于世。元代,名道士杜道坚入觐元世祖,奉玺书提点道教,住持杭州宗阳宫。其后茅山道士张雨,以能诗善画,享誉于元后期。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茅山上清宗坛归属于张天师正一道。茅山宗共有嗣法宗师四十五代,第一代魏华存称太师,第二代杨羲称玄师,第三代许谧称真师,第四代许囗至四十五代刘大彬皆称宗师。茅山宗传承以杨、许上清经箓为凭,刘混康得御赐印、剑后,传承信物增加了印剑。茅山宗奉元始天尊为最高神,骗撰人神并列的上清神谱《真灵位业图》。茅山宗的修炼理论在陶弘景时已基本形成,后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的弘扬而趋成熟。茅山宗传承、修习上清经,也兼习灵宝经、三皇经及天师道经戒法箓。修持方法以思神、诵经为主,也倡行从术合修,结合导引、服食、药饵、外丹和气功养生诸术,以得长生之道。茅山宗著述宏富,为前期诸道派之冠。清笪蟾光《茅山志》著录《上清大洞宝经篇目》一百部,《上清二十四高真玉箓》一部,《上清大洞宝箓篇目》三十五部,及众真所著经论篇目六十二部。茅山宗是中国道教的重要道派。它不仅在隋唐时期成为道教主流,而且有系统的道教理论和组织制度,对修炼方术和斋醮仪规也有较大贡献。茅山宗与龙虎、阁皂鼎立为符箓三宗,合并入正一道后,又以小宗单独承传,直至近现代。

阁皂山派

即灵宝派。汉末以来,葛玄传古灵宝经,经葛洪至葛巢甫,创立经箓派道教的灵宝派道团。灵宝派在宋元间以阁皂山为本山,主要在民间活动。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第四十六代宗师杨伯,元代曾被封为“太玄崇德翊教真人”。宋元间灵宝派主符咒斋醮和度亡祭炼之术,但亦掺合进雷法和内丹术。参看灵宝派条。

楼观道

高玄派

高玄派祖述葛玄,以修习老子《道德经》为主。尊奉老子和无上真人尹喜。同时还修习《想尔注》、《老子内解》、《老子节解》等经文,取得法师职位者,授予高玄派道德紫虚大箓。此派有自己特定的经戒和传承威仪,唐后融入上清道法中。

洞渊派

晋末马迹山道士王篡得《洞渊神咒经》,开洞渊道派,入唐而盛。唐代道士韦善俊、叶法善、尹愔等,皆为洞渊派道士。洞渊派道士受洞渊三昧法箓,其法上辟飞天之魔,中治五气,下绝万妖。洞渊派属于经箓派道团。

北帝派

上清派支派。属于经箓派道教。唐代道士邓紫阳,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邓紫阳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北帝派传《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祸之事。

天台派

上清派支派。唐代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至司马承祯,又开天台山道派和衡山道派。司马承祯居天台山,和陈子昂、李白、孟浩然、宋之问、王维、贺知章等交游,道功甚高,传薛季昌,薛传田虚应,田传冯惟良、徐灵府、陈寡言等。天台派和衡山派皆是唐代传上清经箓的道派。

升玄派

升玄为灵宝支派。以信奉《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而得名。道士授升玄五戒后成为升玄内教弟子,逐次晋级,授以相应的经戒和法箓,直至升玄派最高一级的无上登天毕券,唐代后升玄派融入灵宝派。

重玄派

道教哲学流派。重(音虫),为重复之义。其意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来,该派以重玄之义解《老子》,认为老学要义在于“玄之又玄”,以达到哲学思想上的无滞。重玄哲学,始于东晋孙登,后来梁道士孟知周、藏矜,陈道士诸柔,隋道士刘进喜,唐道士成玄英、李荣、蔡子晃、黄玄颐、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杜光庭、王玄览,皆阐发重玄之义。重玄家融汇佛学的的“双遣法”,以《庄子》“无为”、“忘心”说为基础,采佛教破除妄执意,力图超越玄学,又称越佛学,将道教哲学深化为一种“重玄”哲学,这就是道教的向老庄哲学复归且深入发展的标志。道教重玄学既遣有、无,又遣非有非无;有无双遣,本迹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重玄哲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修持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内丹学哲学支柱之一。该派盛行于唐,以成玄英最为突出,后杜光庭、陈景元亦继承其学说,影响甚大。

老华山派

宗祖北宋道士陈抟的一个道教派别。据《宋史.陈抟传》称: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人(或谓四川安岳人)。少业儒,后唐长兴(930—933)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修道。与隐士李淇、吕洞宾等为友。后周显德三年(956)被召至京,问飞升黄白之术。世宗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间,又奉召至京,甚得太宗尊崇,赐号“希夷先生”。相传年百余岁而卒。陈抟好《易》,曾著《无极图》、《先天图》、《易龙图》等,其《易》学思想对宋代理学家有很在影响。他又是内丹术的实践者和理论家,其内丹学说为宋元内丹各派理论奠定了基础。他传有弟子,但却没有开启道派。《诸真宗派总簿》载有以他为宗祖的道派,名老华山派,系后世所创,始创于何时,已难稽考。

神霄派

东华派

南宋初出现的新符箓派。该派经书述其传授源流为:玉清元始天尊、道君灵宝天尊、太华天帝、徐来勒、葛玄、郑思远、葛洪、高敛之、陆修静、王古、田思真、宁全真、林灵真、董处谦、张嗣成。(《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玉清灵宝无量度全书》)表明该派由灵宝派分衍而来。据《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前《宁全真传》看,该派在王古、田思真的推动下,由南宋初道士宁全真所创。据载:宁全真(1101—1181),原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开封府人。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药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于风角鸟占卜术”。家贫,无以自给。年少时,尚书王古檄充史椽。据说,王古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闻田灵虚(名思真)遇陆简寂(陆修静)得道,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箓秘文,一见辄悟,“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指宁全真)根器深厚,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后遭靖康之变,奉母到南方,得杨司命所遗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从此道业大进。母死,复为宁姓。绍兴中,以斋醮祈禳之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进“赞化”。孝宗朝,遭左街道录刘能真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士庶归之者如市,从其学道者益众。晚年住弟子何淳真家,南宋孝宗淳熙辛丑(1181)将教务付赵义夫后逝去。东华派主修斋醮祭炼,但已融进不少内丹、雷法,表现出与旧符箓派不同的特点。如宁全真授、王契真编之《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云:行灵宝法祷禳炼度者,须常修“大定之法”。于每日清晨“静坐寂定,存心端谨,无内外想”,澄心绝虑,继而“运降宫(心)赤炁下降,玄泉(肾水)上升,心血肾精二炁交合,放丹田中孕生婴儿”,次则存想婴儿“自夹脊大度桥直上泥丸”,行周天运转。此法实际是将内丹法与上清、灵宝传统之存思想融全,以之作为行持符箓之根本。据《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玉清灵宝无量度人上道.灵宝源流》载,在宁全真之后,依次为王(左谷右共)、赵德真、宋存真、张洞真、孔敬真、卢谌真、薛熙真、林灵真。前数代活动历史不详,直至薛熙真(东华先生)将教事付林灵真(南宋末)后,东华派又盛行一时。据《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前《水南林先生传》载,林灵真(1239—1302),原名伟夫,字君昭,灵真乃法名。浙江平阳人。因屡试不第,乃弃儒从道,舍宅为观,投礼提点戴煨。后承东华先生薛熙真,“乃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入元后,被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命为温州路玄学讲师,后升本路道录。他以温州为传教中心,收受弟子,“在州里不下百人”,“天师门下高闲董公(董处谦)、宗师堂下闲闲吴公(吴全节)”等,亦曾受其学,“从游参妙,肩摩踵接,可谓一时授受之盛”。据《道法会元》卷二四四《灵宝源流》所列名代祖师名单,在林灵真之后,为龙虎宗的董处谦,再后为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既然此两代宗师皆由龙虎宗道士担任,似可证明它在元代后期已遂渐合并于正一道。

天心派

宋代出现的新符箓派。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三:“自汉天师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矣。当其受印剑于玉局,荡妖异于寰区,法之济时,厥勋盛矣。”认为天心派由张陵所创,自是托古之辞,但可证明天心派由正一龙虎宗派生而来,邓有功《上清天心正法序》称: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年),临川县吏饶洞天受神人指点,掘地得“玉篆天心秘式一部,名曰正法”。“然未识诀目玉格行用之由,复遇神人指令,师于谭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饶洞天遂被称为“天心初祖”。掘地得书,自是神话,它表明饶洞天写了一部天心正法之书。但天心派是否由他建成,尚难断定。至“绍兴之初,路真官再编天心法”。(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三)天心道法由此盛行起来。路真官,名时中,曾作《无上三天玉堂大法》、《无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书》行于世,成为南宋行天心道法最著名的道士。方勺《泊宅编》卷七:“朝散侍郎路时中行天心正法,于驱邪尤有功,俗呼路真官。”天心正法原重符印,传至路时中,亦汲取新说,强调作法者须重内炼,以内炼为本。《无上三天玉堂大法》卷一:“道在我身,修之久则可以成真,吾之真元既成,将有余而补不足,所以莫非法也。”该书卷三十论炼度亡魂须先自己成就玄功,作法时,只要“使内囗以合外囗,外神以符内神,则一瞬之间报应如响矣”。南宋时,又有廖守真传天心正法,形成一个天心支派。《道法会元》卷二四六《天心地司大法》载彭元泰《法序》:“昔宗师廖真人(廖守真)修大洞法,诵《度人经》,北帝遣殷郊护助真人修炼大丹,所到则瘟疫消灭。”《道法会元》卷二四七记其传系为:廖守真传萧安国,安国传彭元泰,元泰传史白云,白云传费文亨,文亨传陈一中。陈一中是元延佑时人,说明该系从南宋传至元代。元代,雷时中传天心正法。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雷默庵》传,雷时中(1121—1295),字可汉,号默庵。其先豫章人,后家于湖北武昌金牛镇。幼习词赋,通诗经,三领乡荐。后倾心道教。据说,庚午年(1270)三月三日,汉其在道坛诵《度人经》时,蒙路真官下降,授以“混元六天如意道法”,教他“大兴吾教”。并称此教由太上老君所授,“专以《度人经》为主”。(他与廖守真一系皆强调调《度人经》,与金允中所说天心出于正一天师似有不同。)此后,“四方闻其道行卓异,及其门者日众。弟子数千人,分布东南、西蜀二派。首度卢、李于宗师,及南康查泰宇,由是卢、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东南。混元之教,大行于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发扬混元通化之妙”。据此,雷时中所传之天心派,似又可称为混元派,为天心派各支流传最盛者。明清活动情况不见记载,是否在元末已合流于正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京汉子977 [来自河北]
2022-11-14 08:11

多读点书

123456789平安道 [来自北京]
2022-11-13 08:46

传说道教始于夏,兴于商,敗于周,毁于秦。秦后道教分支多如牛毛,均为道家。大多传承以断,又有道不轻传之说,现在的传承大多以断。道家初级练气术出售救命,适合未成年的孩童修炼,本人再障性贫血,有可医治道家可以交换,也可以交换练体术,练气术,辅助药典,辅助药液,中医药方。河北威县王里固吕玉刚

黄小东463 [来自上海]
2022-11-12 12:50

[祈祷][祈祷][祈祷]

去留无意67073784 [来自山西]
2022-11-12 06:20

据闻还有“洞宾戏牡丹”一派,不知真假。

深山修道人 [来自山东]
2022-11-11 21:17

天下教派千千万。还是先去多了解一下吧。

善良的中国好人 [来自安徽]
2022-11-11 06:59

福生无量天尊

铁案今判 [来自黑龙江]
2022-11-10 14:07

五斗米[祈祷][祈祷][祈祷]

快乐的小猫a [来自湖南]
2022-11-09 19:36

不知道还有么有传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3z0ma [来自甘肃]
2022-11-09 07:13

福生无量天尊

想念你52238351 [来自天津]
2022-11-09 05:44

道教最高就是三清

用户96544184406 [来自湖北]
2022-11-09 05:07

?

杨镇20 [来自内蒙古]
2022-11-08 14:41

阿门

dsfn [来自吉林]
2022-11-08 09:17

福生无量天尊

明天之云 [来自重庆]
2022-11-07 20:40

皇皇巨篇,增长知见

点击展开↓

4、天师符是什么意思(清代道教铜像图片)

花瓶静物及鎭宅符(馆方定名为天中佳景图轴)

绢本设色挂画明代(台北故宫定为元代)

纵108.2cm ,横63.5cm,此挂画原本藏于清宫内府,据载是明代宫廷留存之物。此挂画虽然风格临摹唐宋画意,但仍显拙劣,四道天师系镇宅符笔法老道熟练,不应是作为唐宋流传遗作纳入内府收藏,大抵是作为具有功能性的艺术品采购入宫。与此画类似带有镇宅符的静物挂画目前留存共有七幅,此为其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地支將軍(馆方定名为青白玉十二辰)

和田玉质雕塑 清代

清代宮廷陳設擺件一組,以十二生肖為題材,人身獸首,神態不一。此套件玉質上佳,雕工簡單明快。

清代內府活計檔記載,清代帝王曾多次要求製作十二生肖擺件,現留存“十二辰”擺件甚多,此為其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点击展开↓

5、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符咒的由来)

在青海柳湾墓地已经发掘出土的2万多件彩陶中,专家们发现了319种不同形状的符号和图案。许多像现在的文字,如“工”、“北”、“中”、“巾”;有的则是简单的几何形,如“+”、“-”、“×”、“|”等等。绘有万字纹符号的柳湾彩陶一共有28件,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在我国各地发现的岩画中,如内蒙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四川珙县岩画、西藏、青海等地岩画,都画有太阳神或象征太阳神的画像。太阳神一般头部作圆形,光芒四射,或人物执太阳,或画圆日形,并画有“卐”符号。《辞海》说:卐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通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在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国的历史上均出现过。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等都曾使用。”

农耕时期的特殊语言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发源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发达的原始农耕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彩陶是其典型的代表器物,彩陶纹饰多样,蕴含丰富。这一时期,先民们制作彩陶不仅限于用来作为炊具、容器,还被当做生产工具、祭祀用品和点缀生活的工艺品。绚丽精美的红山文化彩陶,突出地代表了当时社会取得的文明发展成就。

图5符箓彩陶瓶红山文化类型龙乡博物馆藏(图源:李远国)

从器物造型看,此器与红山文化目前所见的陶器的器型不同,既不是炊器也不是储器,应该是一件与宗教行术时有关的礼器或法器,平口直筒形便于存放、取用符、咒或竹木符简。从图像的结构形式看,彩陶瓶纹饰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极似汉字篆体(九迭篆)的结构布局,整齐严谨,庄重大方,其文字构成极为复杂,但上下连贯,左右相依,笔划屈曲多变,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其书写风格与《道书》所说“云篆”相符,即“符如行云,字如篆书”,是远古时期“符箓”图像中最为规范的“云篆”。

从“符箓”特征分析,该器以黑、红两彩作为“阴阳之道”的象征,红色表示阳,黑色表示阴。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天体宇宙观和道教倡导的“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宇宙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表明,符箓道术是红山文化祭祀中重要的行祭形式,道教的起源与其一脉相承。

道教活动的重要工具

道教符箓法是以气论为核心的。按照气生万物的世界观,道教认为从天、万物、人,乃至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是由于阴阳二气运化而产生的结果,作为通灵达神的符咒也不例外,它们都是先元气演变而成的。《云笈七签》卷七说:“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即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也。以道之精气布于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动运,安镇五方。然此符本于结空,太真仰写天文,分置方位,区别图像符书之异。符者,通取云物星辰之势。书者,另析音句诠量之旨。图者,画取灵变之状。然符中有书,参以图象;书中有图,形声并用。”符箓依元气运化而成形,符者合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气,合彼之气,神所无形而形于符,作此而彼应,此感而彼灵,果非于符乎?天以龙汉开图,结气成符;人以精神到处,下笔成符,天人孚合,同此理也。书符之法,不过发先天之妙用,运一气以成符。”道教符箓法强调神气为用,三宝合炼。五代谭峭指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气相乘而声。”“声导气,气导神,神导虚,虚含神,神含气,气含声,相导相含。”(《化书》)《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释例》说:“字者气所结也,符者字之精也。咒者字之理也,含者字之音也,以丹染纸,字之与符,托此而形容也,以口念咒,由此而感召鬼神,气之灵也,气之和也。”

他们依精气神而施行符咒,如果不持内炼功夫而仅徒外饰,“朗诵行持,只在口而在心”,则经咒皆为平常之文经,岂能灵验?《太极祭炼内法仪略》卷下说:“凡太上一切经、一切咒,皆说人身中至妙造化,今人尽作言语诵之,惜哉!”修诵咒术,要有静坐默念功夫。卷中曰:“默念者,心念也,谓无声而动意也。如能于静室中闭目寂默,坐一更余,乃默念行持作用,是为内炼,静坐愈久,则愈妙愈玄,胜如朗诵行持实万万倍。祈雨、祈晴、祈雪诸法,一切要紧处,皆在坐功作用。”《道法会元》卷八五亦说:“千咒何如一点虚,念中无念妙中居,登坛号召为行用,咒乃名曰祝将书。”这些都说明了咒术的要害。

修炼时的“助力者”

道教符箓之术被广泛运用于人体修炼与生命领域,有存想符簶的入静法,有吞服符图的内养法,有佩带符图的护身法,有书符召灵的感应法,有化符治病的符水法,其形式和内容尽管变化多端,但究其根本,起决定作用的都是人的意念——元神的功能。因此,天地人体之元气,亦可运化,打入符中。符以灵光为根本。所谓“灵光”,是指在静定内修中体证的元神与精气。当你具备了通神达灵的灵光之后,符咒朱墨等外在形式亦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了。正如《清微道法枢纽?法序》所说:“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于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于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道法枢纽》亦曰:“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于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当于身中而求,不可求于他也。”又说:“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道法会元》卷一)

在修道者看来,符箓便是天地造化、阴阳消息的运动轨迹,是人天合一,形神妙契的全息摄影。《道法会元》卷一说:“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符箓的灵验与否,归根结底是在于自我至诚内修中证得的元神。只要在内炼时达到气机发动、天人感应的境界,一些修真者会在先天(无意识)的状态下画出各种符图。这些由高道大师们画符图,往往会产生一些奇妙的现象,诱发某些特异功能,人们觉得玄妙莫渺,故谓之“神授”、“天降”之灵符。

点击展开↓

对于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天师符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