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而为谓之无为,无为即有为

【本期文章导读】

知常而为谓之无为,无为即有为

避小人的佛经

尽人之事知天命这句话对吗

知常而为谓之无为,无为即有为

【1,道家出处】

见《道德经》,“有为和无为”都是里面的词汇,以是否觉悟“道”做衡量标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人若悟道,也证“无为”;人不悟道,即是“有为”。

【2,佛家出处】

见《金刚经》,“有为和无为”都是里面的词汇,以是否觉悟“相”为衡量标准。人若迷相,叫“有为”;人若悟“相”,叫“无为”无常为常的意思是什么。

【3,“为”在矛盾中】

“为”是“不在此,就在彼,或不在此、也不在彼,或在此也在彼”,所以“为”或“有为”有个特征,就是“能被言语表达,能被思维领悟”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反之,“无为”在言语和思维之外,是不可思议的,当然也是远离矛盾的,不能被描述的。

【4,人若有心,就不解“有为和无为”】

为何?人一动心生念,就陷在“为”里,迷在“有为”里,既不能领悟“有为”,也不能领悟“无为”,如在苏轼诗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讲的错误。换言之,“有为和无为”的真相不能问人,必须自悟以无常为常,以无为为为。凡说出来的,都不是你要的真答案!

【5,自我检验能否悟解此句的方法】

套用下面公式:(1)不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能否明白此句与标题这句,是一个意思?懂则悟,不懂则迷。(2)终日无为,而心常无为。能否明白此句与标题这句,是一个意思?懂则悟,不懂则迷。(3)终日有为,而心无“有为”。能否明白此句与标题句同义?懂则悟,不懂则迷。(4)终日有为,而心不知“有为”-----同理。(5)终日有为,而心不知“有为或无为”------同理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怎么解释。

需要注意,“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这句话不是开悟者的话,是迷人说的梦话,本身是个陷阱------真正觉悟的人不这样说话!至于有人说“王阳明是圣人”,他说的这句话恰已暴露他是个标准凡夫,也是肯定的,因此万不可将标题句看做真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

这是个好问题。

还是当年我做销售的时候,看过的一个销售培训视频,销售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令我印象深刻,至今我还把这句话当做座右铭,他说:做销售,目的性不要太强,挣钱只是你努力的结果,不是你的目的知常而为谓之无为,无为即有为。

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当你把得失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心里快就会产生是是非非,就会有争讼,本来能做好的事情也就做不好了,你做不好事情,谁会信任你?当你失去信任,你心里的是是非非就会更多,争讼也会更多,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道常无为无不为是什么意思。

不要患得患失,努力把事情做好!就是“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意思。

那么,社会中往往存在着“小人”,难道自己受到欺负,欺骗就置之不理,不管他吗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怎么解释?不是!一定要反击,而且要重重的反击,那怎么办:

除了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话不让人家讲

做事情不要让人挑你的不是。不管别人怎么看你,怎么理解你,你都要做好你该做的事情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比如你在公司里与同事、甚至是老板之间有矛盾,该你做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工作是工作,矛盾是矛盾,让自己有理可据,有力可拒。

二:事不过当时

当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或受到欺骗,或与同事产生矛盾时,立即、马上锣对锣,鼓对鼓当面说清楚,讲明白,该桌面上解决的事情就在桌面上解决,该是棍棒上解决的就用棍棒解决有为无常的意思。事情解决之后,无论输赢,都不要再计较,不秋后算账,更不要成天像个怨妇似的喋喋不休。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都是没出息的人讲的话。

三、做事情大面上要过的去。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顾全大局,船过滩头,船要行得,舵也要过得!

做人要大度一些,要看的远一些,不要等到为难的时候,连一个帮腔的人都没有。

终日有为是要做一番符合自己志向的大事业,心常无为是指内心不会被外界所干扰。有为是指有作为,无为是指无作为。终日有为是说终日有所作为,心常无为是说心常没有作为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什么意思。一个人既要有所行动,内心也毫无波动,那么肯定就是去做他的志向了。

避小人的佛经

念《地藏经》可以消除业障,化解前世冤家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怎么解释。凡身边出现的小人,都是前世冤家,我们应该善待他,然后读《地藏经》化解。

平时要积德行善,广结善缘,广交朋友,身边善缘多了,人际关系就好,小人就无可奈何了。

尽人之事知天命这句话对吗

世事迷茫难解释,装入天意大筐里,顺天承命成路标,步步随从天意思。

1、人在作天在看,共认老天最正直,认为老天有能力,善恶报应会落实。

凡事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会预料到结果!就算不尽人意!也会淡然面对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命与人事的讨论很多。总的来说,对天命敬而远之,而更注重于人事方面。尽人事观主要是孔子、和孟子提出的理论,而践行者则是诸葛亮。

早在周代,就开始反复强调人事——“德”对天命的影响,如“惟命不于常”,“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2、孔子的尽人事观

《左传》载宫之奇谏假道时说: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德,即是人事,鬼神依据人事而决定自己的宠爱。郑子产也认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而直接指出尽人事重要性的是孔子,他说:

3、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对于天命所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仍然自觉地在人事方面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天命已经孔子被抛开在一边,而完全专注于人事的行为。

人事已尽则对事情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补助,而放任自由,不管不顾则没有一点希望。《盐铁论》载孔子曾说:

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材也。孔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故人事加则为宗庙器,否则厮养之爨材。”

4、诸葛亮:尽人事的真正践行者

诸葛亮的一生,就是一场人事的努力。明明知道事不可为,但他却义无反顾地坚持,直至死亡。他在《出师表》中说:

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认为北伐只是一场尽人事的努力,勉力尽人事,仍有一丝恢复汉室的希望;坐待曹魏崩溃,则不知期限几何。

5、所以他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唯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自己的所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子曾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了当“任重道远”时如何尽人事,“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数升”,诸葛亮鞠躬尽瘁,尽己所能,以致英年早逝,病死军中。呕心沥血,一心为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宵旰夜食,事必躬亲,不忍有鹪巢蚊睫的疏忽。

诸葛亮这种种尽心尽力的人生理念无疑在其闻名历朝历代而经久不衰,享誉市井朝庭,至今仍是极受推崇的传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光辉与魅力。

文化思想都有其时代性与超时代性,时代性的文化思想只适合于特定的时代,此种文化思想在时代的改变过后便不合时宜;而超时代的文化思想经历各种时代的变化而岿然不动,对事情尽心尽力的尽人事观便是一种超时代性的思想观念。

即使时代变迁,尽人事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着无限的现实意义。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知常而为谓之无为,无为即有为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