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孩子成绩不好怎样写反思总结)

【本期文章导读】

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

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五大支柱,让努力事半功倍

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

家长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探索孩子的需求,但是很多孩子不会直接将需求表达出来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家长或教育者该如何更好地探索孩子的需求?

1. 贺岭峰老师

首先,家长应当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这要求家长把握儿童成长的大致脉络,了解各阶段儿童的普遍需求,保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避免由于知识欠缺导致的手足无措孩子的成绩有所什么家长不要一味指责。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变化速度更快,甚至会出现“一天一个样”的情况。如果父母缺乏相应的心理预期,就会引发家庭矛盾、冲突,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所以,我建议广大家长翻阅一些发展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了解相关知识。在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前,先了解所有孩子都要经历的历程,建立心理预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们要做的,是化推测为观察。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下降,很多家长会猜测孩子不努力、不认真,或者孩子不擅长这一方面,动力不足,思想觉悟不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当家长们做出猜测后,就会以自己的猜测为基准,给孩子提出很多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猜测并没有事实的根据,那么相应提出的要求也很可能是空中楼阁。

如果孩子成绩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师生关系出现问题,家长的推测就很有可能将孩子推向离问题解决更远的一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隐患。只有家长及时觉察孩子出现的师生关系问题并做出调整,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成绩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

除了师生关系问题,同学关系、亲子关系也会给孩子带来重大影响。当下,校园霸凌现象的普遍性远超人们的想象。当孩子回到家,告诉家长自己被人取了外号,被抢了东西,有了讨厌的人时,很多对校园霸凌缺乏敏感度的家长反而会训斥孩子,要求孩子和同学团结友爱。这只能导致孩子自饮苦水,让亲子之间出现不信任和隔阂。当亲子之间出现信任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孩子的被动攻击家长因为成绩阻止孩子的爱好。孩子会用自己较差的学习成绩反抗父母的训斥,向父母证明他们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

除此之外,父母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重要。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会带给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和孩子的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孩子会将父母矛盾的责任归咎于自己,产生负罪感和愧疚感,进而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下降孩子的成绩有所什么家长不要一味指责。

第三,家长要和孩子闲聊。在我看来,判断亲子关系的一个指标是,父母可以和孩子“说废话”的时长。闲聊的内容与学习和说教无关,只是亲子之间闲谈琐事,就某些话题交流看法。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习惯性地公事公办,效率至上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此环境下仍愿意停下来和你“说废话”的人,一定是你的真爱。在闲聊的过程中,亲子双方会更加放松,不自觉地展露出真实想法,拉近彼此的距离。

综上所述,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家长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预期;“看见”孩子的真实情绪;在双方放松、信任的氛围中探索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

陆小英老师

在我看来,想要和孩子谈论需求,家长需要具备两大前提条件:具备谈论的能力;明确由谁来谈。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谈论需求时,要记住,不打无准备之仗,打铁还需自身硬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只有家长打破桎梏,具备相关知识,才能具备谈论需求的能力。

2. 在传统认知中,人们会觉得,比较私密的话题,最好由爸爸和儿子谈,妈妈和女儿谈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妈妈普遍更加包容,更有耐心,更适合和孩子谈论性教育的话题。鉴于此,似乎母亲在养育过程中肩负着更重的责任。事实上,一位母亲履行职责的过程,也是自身成长的过程。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讨论自己的需求,父母应当对孩子的抗拒进行溯源,重新审视亲子关系建立过程中的互动和沟通模式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如果亲子之间长久以来缺乏沟通,孩子隐藏了很多想法,父母就应当及时分析亲子沟通的过程。

首先,家长可以基于伯恩的沟通分析模型(又称PAC模型)分析亲子交流中的沟通姿态。伯恩认为,人在沟通中呈现出的姿态分为三种:父母();成人(Adult)和儿童(Child)。三种姿态中,父母姿态涵盖养育和批评两方面;成人姿态表现为成熟、客观、逻辑性和理性思考;儿童姿态则包括快乐、创造力、顺从权威等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

不仅要分辨沟通姿态,家长还应当提升沟通的技能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在亲子关系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技术更为适用,包括倾听、询问、示意、澄清等等,家长可以直接从中获益。

如果亲子之间曾经经常沟通,但孩子忽然间不再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此时应当使用不同的策略来处理。

我听到这句话,马上表达了对她的信任和感谢,同时也向她道歉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因为,在亲子沟通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回应情绪要优于回应内容。我应当在倾听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反应。

心理学中,情感反应分为四个步骤:觉察;识别;认同;接纳家庭教育对待孩子成绩。在我和女儿的对话中具体表现为:首先从女儿的叙述中提取信息,比如“某位同学好讨厌”,其中,讨厌是情绪性的语词,表达出了女儿对某个对象的负性情感。此时,我要就讨厌一词给予反馈性描述:“你是不是觉得他很讨厌?”这句话中,“你”是人称代词,“觉得”是感受性动词,“讨厌”是情绪性的词语。在我做出反馈后,我需要确认我的回应是否符合女儿的预期。

如何区分回应内容和回应情绪?以考试失利为例,可模拟两种不同情境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孩子带着成绩单回到家,向家长倾诉,自己只考了89分,没有考好。回应内容的家长作出的反应是:你怎么可以这么差,你这考了89分,你班最高分是多少?而回应情绪的家长作出的反应是:看来89分对你来说是很不满意的成绩,对不对?

只有对情绪的回应,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需求能够做到感同身受。

孩子不愿意表达需求,还有一种可能,是话语权遭到剥夺。

在亲子沟通当中,许多研究者建议采用交互反馈谈话的形式。正如贺老师提到的“说废话”,交互反馈谈话可以从普通的,不易引起孩子警觉的话题开始,逐渐深入挖掘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周末的时候,我的女儿“对镜贴花黄”,我很快反应过来,她可能有了在意的男孩子,想要外出约会。这一认知让我非常生气,但我仍要整理好情绪,给她提出要求,规定回家的时间,叮嘱她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喝,保持手机畅通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女儿在回来之前会在心里设想很多场景,想象我可能会提的问题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但是当她回家后,我并没有向她提问,而是当作这件事已经过去。女儿非常不理解,主动试探性地告诉我:“我谈恋爱了,有了男朋友。”我回答:“很好啊,有人欣赏你,你也有了欣赏的人。什么时候可以让妈妈见一见?”女儿非常惊讶,在她的预期里,我可能会很生气地棒打鸳鸯,但我表现得非常支持,超出了她的预期。

总而言之,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时,父母应当反思,自己是否剥夺了孩子的发言权,是否没能在以前的交流里给予他所期望获得的反馈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

3. 王纪琼老师

我将孩子的需求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会需求。

生理需求是指,和孩子的生理成长相关的需求,如饮食、健康、生命安全等。相信很多家长都接触过营养配餐相关的知识,也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或多或少地学习过烹饪家庭教育对待孩子成绩。在孩子出现疾病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并将孩子送医,寻求帮助。家长应当在科学的认知下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涵盖情绪情感、交流沟通等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会因为言语、肢体触碰甚至眼神交流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人际关系敏感且微妙,比如,在多子女教养中,孩子很可能会受父母无意间的话语影响。当妈妈对大宝表示,二宝的皮肤很好时,大宝接收到的信息会是:我的皮肤不好孩子的成绩有所什么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当妈妈在二宝面前表扬大宝乖巧时,二宝就会觉得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乖巧,所以妈妈不表扬自己。

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就要求家长以更敏感、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互动,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在我看来,心理需求又可以以心理距离为基准,细分为三个类目:无我、外我和内我。

关于内我,有一句经典名言:当所有人都关心我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内我的人关心我飞的累不累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当人将对内我的期待加诸外我之上,一定无法得到想要的回应。所以我们要根据交流的对象,设定合理的期待值。同理,我们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也要逐渐由无我,向外我,再向内我逐步深入,从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进步不只应用于家长,而是应当以家长为引路者,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不仅家长,孩子也在社会之中行走。我认为,社会需求也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角色需求。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学会在不同角色之中灵活应变。家长在公司是职员,在家中是父母,在老人面前是子女。孩子在学校是学生,回到家中就是家庭成员,需要和家长一同承担家庭责任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如果你在下班后,被单位领导追至家里,要求继续加班一小时,你是否会感到愤怒?对于孩子而言,被家长布置额外的作业,被迫学习也会是同样的感受。只有引导孩子承担家庭责任,唤醒内心的元动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当为了梦想和目标努力学习。将行为与角色相融合,才能够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在快乐中学习孩子的成绩有所什么家长不要一味指责。

其次,是功能需求家长因为成绩阻止孩子的爱好。孩子需要在家庭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到一定程度的“示弱”,提升孩子的价值感。比如,我的儿子很擅长飞无人机,他问我:“爸爸,你会飞无人机吗?”我回答:“不会”儿子让我学习,我说:“爸爸比较笨,学不好”此时,我的儿子会因为这项技能感到无比自豪。事实上,飞无人机并不难,但我适当的“示弱”可以带给儿子成就感,这一点对于满足孩子的功能需求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孩子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又包括角色需求、功能需求和价值需求。

需求的类别可以辅助家长甄别不同年龄阶段下孩子的核心需求,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核心需求,给予积极、科学的回应,加强孩子的心理建设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整理人/.R 审/泉铭 晨迎(陆老师、王老师部分未及专家本人审核)编/晨迎

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五大支柱,让努力事半功倍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写作业磨蹭、成绩下滑、严重偏科、沉迷游戏、勤奋却低效本书揭秘提高孩子自主学习力的五大支撑,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和学习抗逆力,挖掘孩子内心的求知欲,让孩子爱上学习,拥有受益一生的终身学习力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我们按照书籍的结构,为大家介绍一下,一共分为5个章节。

01、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

1、培养成长型思维

那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的成长型思维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不服输,认为个人能力能够通过努力获得;第二,不自卑,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不自满,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这3个特点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也就是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付出努力,见贤思齐,不断超越自我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遇到困难,遇到挑战的时候,他是愿意去接受挑战的。那我们要怎么样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的成长型思维呢?那就是在日常沟通中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比如,孩子这次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数学考了八十分,你说:"你这次数学只考了八十分,你可能真的是没有什么样的数学思维,你在数学方面就是不太好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其实给到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他是没有数学天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这个时候你在强调的其实是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孩子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的过程。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通过"我看到"这个句式进行,比如,"我看到最近你放学回家之后,及时地进行了一些复习,但是我发现你的一些练习并没有做得很完整,你的错题还没有进行整理,如果你能够更好地去整理这些错题,更好地提升自己,我相信你下一次可能会做得更好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换了一个方式去说话,就是"我看到"其实进行的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描述的是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指向于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因成绩不好被家长打骂。

如果你经常去指向的是他的天赋,他会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有天赋的,在那件事情上他是没有天赋的,所以大多数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他会主动选择放弃,因为一旦他努力去做了这件事情,结果不太好的话,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的一种自我否定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没有天赋、在这方面不擅长,其实就是一个内在的自我否定,这对每个人来讲感受都不太好家庭教育中家长常犯的错误。所以大家在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多强调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赋。

那如果孩子这次考试考了一百分,很多家长朋友都会很自然地反应:"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太聪明了!"孩子的成绩有所什么家长不要一味指责

那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跟孩子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这个结果很重要。打了一百分,意味着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爸爸妈妈会感觉很高兴。那对孩子来讲,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会带给他们成长型思维的形成带来一些阻碍和影响的家庭教育对待孩子成绩。

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跟孩子说:"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回家以后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梳理,并且整理了你的错题,所以你得到了这样好的成绩,真为你感到骄傲!"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存在误区

那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我们指向于让孩子知道,他取得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了细致的努力,而我们提醒孩子,他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那也指向的能力是告诉孩子,真正有能力去做成这件事情的是孩子自己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存在误区。

要减少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因为成绩阻止孩子的爱好。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做对了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够直接跟孩子说"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你是一个撒谎的孩子"等等,我们往往去用一些形容词给孩子定性,而不是指向于这件事情,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产生一些偏差。

尤其是我们有时候习惯性打压式地去评价孩子,那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自我认知非常低,所以他们自我的能力感也就非常弱。那遇到困难,遇到挑战的时候,他自然就不会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也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意愿。所以,我们真正应该说的是对"在这件事情上",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家长因成绩打骂孩子。

2、 培养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家庭教育对待孩子成绩。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认同和包容。

如果孩子在一个家庭当中,他感觉到他是被无条件接纳的,有足够的爱,那么在这个家庭当中,他是有足够的安全感的,那么孩子就会有归属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有归属感的孩子,内心会相对来说更稳定,他会把他自己所有的能量用在自我成长上面,而不在一个惶惶不安的状态之下。

比如,父母经常批评指责孩子,经常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他所有的想法都在想着怎么取悦父母,或者说怎么样在家庭环境当中求生存,那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学习的上面投入的这种时间和精力,其实就是很有限的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存在误区。

其次,自主感。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以直接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掌控权”。也就是,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我想吃什么,想穿什么由孩子自己决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

如果孩子没有自主感,就会影响孩子的内驱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完全感觉不到他自己要对任何事情负责任,他没有权利,他没有任何的自主权,那意味着他也不需要去承担任何的责任,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孩子有自主感家庭教育对待孩子成绩。

最后,成就感。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孩子自主选择是引导学习的第一步,而后续的学习过程则需要成就感的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成就感强调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感觉自己能不能做到。

成就感并不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用结果去决定他的成就感。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看到,尤其是作为父母,你要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他去进行了持续的练习等等,这个过程当中的每一点点的努力,每一点点的坚持和进步,我们都要及时地提出来,给予孩子鼓励。

02、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跟情绪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在家庭当中有稳定的情绪,那他才能够把他的专注点放在他的学习和成长上面。可是如果在家庭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而是大量地在进行情绪对抗。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我们的情绪对抗上面,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是没有办法去形成的。

1、大脑原理

我们的大脑分为,理智脑、动物脑(或者叫原始脑)和情绪脑。

原始脑,又称爬虫脑、本能脑。原始脑,包括脑干、基底核与网状系统等最核心的脑区。生存、身体维护、积蓄、统治、打扮和交配等行为都受制于原始脑的本能,是不经过理智思考过程的。原始脑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保证自身的安全。

情绪脑,又称旧脑(大脑旧皮层)、哺乳动物脑、感性脑。情绪脑包围覆盖着原始脑。

理智脑,又称新脑(大脑新皮层)、灵长动物脑、理性脑。新脑指大脑的最外面皮层,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即通常所说的左右脑。新脑覆盖着整个旧脑边缘系统的上面和一部分原始脑,占据人类全脑重量的80%左右,集中了大部分神经细胞。新脑是掌管人类一切心智行为的思考中枢,主管语言、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等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过滤和转化信息,最后权衡利弊,做出相应行为表现。

那么他们怎么运作的呢?当我们情绪爆发,比如我们感觉到非常生气,感觉到非常愤怒、非常沮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脑就会传递一个信号给到我们的原始大脑,我们现在感觉不好了,我现在感觉不安全了,感觉到我们受到了攻击,这个时候你的大脑盖子就打开了,理智大脑完全不工作,那这个时候你所有的反应,都是你的原始大脑做出的反应。

原始大脑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会做出三种反应。

1.对打。我们判断一下,这个我们是能够对抗的,那咱俩就打起来。

2.呆住了。就是对方太强大,我看起来完全没有办法对抗,那这时候呆住了,你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无法思考,完全听不进去。因为他的理智大脑根本不工作,这个时候是原始大脑呆滞的这样的一个状态。

3.逃。逃的话那就是跑了,但我们的孩子有时候还逃无可逃,因为我们的家长会抓着孩子,不停地跟他进行这样的一个沟通,我们觉得我们在讲道理,但其实我们是在发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面,孩子也会是一个情绪脑和原始大脑去工作的状态,他们的理智大脑也不工作了。

长此以往,一方面,它会影响孩子的理智大脑的形成。一个人的学习,做出理性的逻辑判断,去学习更多的新知,那其实它都是通过理智大脑来进行的。孩子的理智大脑要到差不多二十五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善,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大量的时间是处在一个理智大脑不工作的状态,那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上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如果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家长天天去跟孩子进行这样的情绪对抗,我们是不可能指望孩子在学习上面有良好的收获的。

2、建立情绪自控

第一,情绪的察觉。我们要情绪诚实,现在我感觉很生气,这是很正常的。

第二,情绪的归因。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孩子惹你生气了,那只是一个诱发你情绪的事件,但真正产生情绪,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在感受。

第三,情绪的处理。就是我现在需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角,让我自己感受好起来,比如说我们去听个音乐,去看会儿书,或者是刷个剧等等各种让我们自己感受好起来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慢慢地平静下来。

第四,安全感的确认。大多数孩子跟我们发生了情绪冲突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学习不学习。"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对孩子来讲,是一个情绪的威胁,那么孩子其实内心是非常惶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那当我们自己变冷静之后,我想大家其实就能够在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他的学习问题上面,有很多的方法来应对。

03、黄色学习帽:习惯自控力

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自律的习惯,它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引导和练习去形成的,尤其是孩子要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是自律的能力、规划的能力,让他们更加高效、更加专注地去面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自控力的时候,其实是指向于既培养孩子生活当中的自理能力,也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专注度,以及他们时间管理的能力。

日常惯例表其实是指向于让孩子知道,他自己的时间,他是可以自主安排的,他自己安排的事情,他是可以跟进去执行的。那么让孩子学会这样的技能之后,你会发现他在很多时候,就能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主自律的这样的一些能力。

日常惯例表怎么做?所谓日常惯例表指向于让孩子明确,他的时间是可以自己来安排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生活等等,那孩子可以去对他的二十四小时进行适当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

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学习,学习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等等。是让孩子通过日常惯例表,去产生他自己对自己时间的一个自主感。

而作为家长,我们要信任孩子是向好的,当然我们也要适当地去进行一定的提醒和跟进,但这种提醒是要讲方法的,不是上来就跟孩子说:"你看,你今天又打了好长时间游戏,你又说话不算数,你明明做了日常惯例表,可是你根本没有按这个去执行,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对他自己的日常惯例表负责任,因为他觉得,你看,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就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我爸爸妈妈并不信任我。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做的是适当地提醒,我们叫语气温和,态度坚定。语气温和,就是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不信任孩子,跟孩子进入到一个对抗当中,那最后事情肯定就是没法去做了。

那态度要坚定,就是要告诉孩子说,那既然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规划,你做了这样的安排,你就应该按照你的规划去做。日常惯例表安排完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孩子自己形成习惯的过程当中,它是可以去进行适当调整的。

那这样的话,我们帮助孩子跟进一定的阶段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会慢慢去养成一个自己做时间规划,自己去更好地跟进执行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

04、蓝色学习帽:学习竞争力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它是有一个运行机制的,它是有一些学习的特点的,所以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应对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面有更好的效果。

1、KWL提问法

那是否有一个大家比较好掌握的一个方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叫KWL提问表,你可以根据这个表去提问孩子。

K(Known,已经知道)是什么呢?就是比如说孩子拿到一本书之后,拿着这本书,我们看着它的封面,我们先问孩子,你已经知道什么了?"或者说"看到这个封面,你已经知道什么?"

L(,学到了什么)。就是"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已经收获了什么?你想知道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一些什么新的收获?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有什么没有得到答案,而你又特别想知道的?"

2、注意事项

其实大家在生活当中应用这些提问方法的时候,也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经常有意识地去进行归类,进行总结,进行思考,那么他的学习就进入到一个理性的逻辑的学习过程当中去。

05、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学习抗逆力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困难。抗挫折的能力,尤其重要。

1、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当今时代,我们不太可能让孩子完全不去接触电子产品,因为他们写作业需要,还有听网课,他们也有适当的娱乐需求,包括社交的需求,他都会去使用到电子产品,所以没有办法杜绝孩子去使用。

其次,我们也不能够完全不对孩子进行约束。所以我们讲,要帮助孩子去抗虚拟感,第一是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增加更多的亲密感和连接感。就是在家庭当中有其他的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跟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的互动,然后跟同学、朋友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有现实互动之后,那虚拟世界对孩子的吸引力可能就会减弱一些。

要跟孩子去约定一个有限的屏幕使用时间,就是要帮助孩子去做适当的管理。什么时候可以用电子产品、大概用多长的时间。

其次是用这个电子产品干什么,比如用于跟同学和老师沟通。第三就是当电子产品不使用的时候,谁来管理、怎么管理、是否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和提醒。

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协商,关于这个有限的屏幕使用时间,我们不是用来管控孩子的,而是用来协助孩子的。我们是帮助孩子在自己没有办法自律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怎么来支持他,让孩子知道,当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给你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面有一个良性的行为习惯。

2、用爱和尊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那怎么样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呢?第一个就是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我们对孩子真正的期待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是我们一定要随时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要把时间放到二十年之后,甚至三十年之后,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身上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那么此刻你该怎么样做,才能帮助他去形成未来这样能力。

当我们把期待拉得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这种焦虑感会减弱很多,那你就能够去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特点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需要孩子成为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真正能够成为的样子。

所以在生活当中,不要把孩子去跟他人做横向比较。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只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去成长,这样他们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的时候,就会更有底气,也更有能力去面对它、解决它,并且始终能够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状态。

以上详细为您解答了关于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孩子成绩差家长打骂孩子这个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