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医说的是什么生肖(田立禾的经典相声)

今天咱们说说传统相声《庸医》和江湖医生的段子。

这类的段子呢,单口相声比较多,像《庸医》、《第一针》、《拔牙》、《脉枕上任》,都是庸医,什么叫庸医呀?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第一针”即“扎针”,又名“天下第一针”,现有刘宝瑞先生的录音,“拔牙”有马季、刘宝瑞录音,田立禾及马志明录像。“脉枕上任”无考。)

“江湖游医”这个界定很难了,加上“江湖”,我说的这个“江湖”,这个范围是什么呢?说这个黑话呀,江湖的这个黑话,这路医生,都属于“老各家”,什么叫“老各家”呀?就是“一腥到底”,这两句什么话?就是“诈骗犯”,“一点儿真的没有”。这个江湖游医。

那走街串巷的游医,过去也有,您比如说清朝末年啦什么的,那行再早先也有,那个不能说是诈骗,因为历史时期不同。我说这个一点儿真的也没有,这叫江湖游医,不是医生,冒牌货,他没有合法身份,打着医生的幌子,去跟患者、家属进行诈骗,所以说这性质不一样。

庸医呢,跟游医、江湖游医,得分开说,咱先说庸医,《庸医》这个段子呢,单口笑话儿,我只听说过我老师张寿臣先生说,别人还没听过,他说这里头这庸医是中医,这位中医先生诊脉的时候分不出男女来,也分不出已婚或者未婚的,所以开错了方子,闹出来笑话儿了。

中医那会儿吃香,就拿民国初年来说吧,大多数人都信服中医,包括豪门贵族,溥仪的父亲载沣,袁世凯,都信中医,他走投无路了,没办法了,才找西医了,他们找的这中医都是知名度高的,“名医”,其实啊,有实学的,知名度不高的医生,也可以找,也叫“明医”,不是知名度的名,是明白的明,因为知名度高的医生他少数啊,一般人他请不起啊,他那个诊金太贵。

那个时代有个怪现象,即便这医生误诊,或者呀,延误救治的机会了,造成死亡,有的家属他这么说:“先生啊,治的是病,治不了命。”命里该死,不怨医生,只要是不是故意杀害,那都可以原谅。

怎么才能达到医术高明呢?“精湛”的标准是什么呢?有这么句话,“熟读医书,精研医理”再“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才行啦,够标准了。有这么句俗话,“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王叔和呀,曾任太医令,他有搜集前代诊脉的文献,著有十卷《脉经》,所以理论跟实践必须得结合起来。

中医治病呢,讲究是理法方药,辨证施治,四诊八纲,“四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四诊是望、闻、问、切,望呢,看其颜色,西医也讲看,看看这人有急病容没有,闻其气味,问其症状,西医诊断呢,也得问,也得听病人的主诉,病人说的症状作参考,中医讲究这问呢,有十问,问病人出汗没出汗哪,大便怎么样啊?发烧不发烧?都要问,病人应当怎么样,主动的配合,告诉医生,然后才是“切”啦,最后是诊脉,就是切脉,然后四诊参考比较,才能确定这是什么病,开什么方子。有的病人呢,不配合你,把这胳膊往脉枕上一搁啊,问他什么他也不说,他看着这医生,他成心较劲,跟自己过不去,中医诊脉多精湛,他医术多好,就现在来说,也需要有先进的诊断仪器去配合,仨手指头万能?那中医医院还要那么多的诊断仪器干嘛呢?仨手指头往病人胳膊上一搁:“你呀,肺癌晚期!”“大夫您看还用照片子吗?”“不用!”这不瞎掰吗?看不出来,得照胸大片儿,正面侧面照完了不行照断层,实在不行了还得做气管镜,做火碱,那才能够专家会诊,才能找出这个病病灶在哪儿了,才能确诊了。再研究这个病能开刀不能开刀,患者愿意开刀不愿意开刀,实在不行了,保守疗法吧,交给中医了,哎,你别看,中医啊,也能维持,能给维持一个时期,取长补短嘛,中西医是相互学习,只是几十年前哪,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中医师,除了学习本身的这个医学之外,还得把西医的生理、解剖、病理、药理、诊断、微生物、大内科、大外科都得学精了,这样中医才能开业行医啦,就行了,跟我二大爷一样,就念点儿汤头歌,药性赋,拿过来就治病,准惹祸啊,来了病人了,一诊脉:“怎么不好?”“嗯,我牙疼。”“牙疼啊?上火了,开副汤药吧。”吃完了牙不疼了,人回去了,怎么牙疼还死人呢?那位心肌梗塞,牙疼啊,是心脏放射的!

(“田立禾侃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