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干支纪年

【本期文章导读】

古人以干支纪年

干支历时间

属相应该对干支历还是农历

古人以干支纪年

干支纪日与公历换算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用干支纪日干支用来纪日还是纪年。(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公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日,合8000年干支纪年法的干支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到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公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公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干支纪日法是什么意思。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1992年2月18日,都是是“甲子日”。

干支纪日与公历的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今天用干支纪年法表示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古代干支纪日

其中奇数月i=0,偶数月i=6,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 ]表示取整。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0的余数是地支干支纪日法和干支纪年法的区别。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

干支历时间

1、干支纪日

2、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从甲子到癸亥)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

3、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淮南子》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

属相应该对干支历还是农历

干支历由六十组不同的天干地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制定的一种阳历,自古以来均在官颁黄历所记载,多用于确定人的生辰八字、婚配、断命运吉凶...中医用于五运六气、养生、子午流柱针灸...看风水的理气和这历法密切相关,另外生肖都由其确定等等,所以这历法也有它的丰富作用和文化内涵哟。

农历是阴阳历,跟干支历搭不上边际。有的人认为古代它们就是搭在一起用,又都记在黄历上,于是就认为干支历属于农历。当然,古代农历属于主流,干支历虽作用巨大但也没能取代——但北宋时出现过沈括改历的机会可是没能成功!否则可能现代我们用的就不会是公历而可能是干支历的改进版!从另一角度来看,古代农历是用于看时间,而干支历是多用于确定祭祀、颁布政令、皇室喜庆、择日等重大事项,其作用丝毫不低于农历。

另外随着民国以来,果家用上了西历,对自有历法不甚重视,越来越多民众把这些历法都能混淆在一起,闹出一大堆笑话。

干支历是一种历法,在我国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干支历的纪年、月、日和时所出现的时代并不相同,但可以说是完备于宋代。历代历书均有对其明确的记载。而农历其实应叫夏历,从民国起推翻清统治后沿用时宪历,当时就叫夏历,只是到了建国后,发生了文化XXX,改成这个不论不类的名字。农历是数序纪时的方式,即初一、十五,月日由月相确定,年是不定的。而干支历属于纯阳历,月份划分由二十四节气确定,节气又由太阳确定,与月亮无关。干支即如甲子、乙丑等等。在古代即文献记载从我国夏代就已经存在并使用,含有丰富古老的神秘色彩!

相信看完以上的内容,大家对于古人以干支纪年以及其他几个相关问题都有了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如果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