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拼音?诸事不顺反求诸己谁说的

【本期文章导读】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拼音

反求诸己下一句是什么

孟子10句名言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拼音

1、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2、出处: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3、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4、“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析:

5、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反求诸己下一句是什么

1、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湛不可污

李养源自号蒙泉求诗于东包某作此以赠之

[ 宋 ] 包恢

原文

水象童蒙,以出伊始。

泉乃白水,出自艮止。

天一初生,纯一清明。

厥初始达,犹元而亨。

当其蒙稚,涓涓犹细。

及其渐进,混混未上。

如玉与珠,不曰白乎。

如冰与雪,湛不可污。

2、反求诸己,心正如是。

有生之初,纯白纯懿。

养之於蒙,作圣之功。

大人不失,与赤子同。

圣如夫子,皜彻表里。

溥博渊泉,浩浩渊渊。

皓如银河,月流星连。

仰观先圣,本同一性。

自始失养,遂终失正。

气或杂之,内欲蔽伊。

官或不思,外引远而。

蒙反成失,白反变黑。

3、黑水西流,清渭南隔。

君在家庭,羽若少成。

异彼污世,同流浊泾。

外引内欲,永绝勿赎。

蒙养宜深,洊羽宜熟。

濬发尔源,如发蒙然。

放乎四海,波涛际天。

学有源委,海可至矣。

所不然者,有如白水。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行有不得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它的含义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4、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常思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天理,以求美好的幸福生活'

读解

我们在《公孙丑上》里已听孟子说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意思都是一样的。从个人品质说,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从治理国家政治说,是正己以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文章解释

与人交往问题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5、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行有不得,成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大家平时的做法却往往与圣人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

孟子10句名言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1.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意思是:之....者是判断句式没错 不过在这句话中它的解释应 该 是”...的地方”

希同”稀” 罕见,稀少的意思

全句的翻译应该是:人能够跟禽兽区别的地方 是很少的

至于下面的那句: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出自《孟子·尽心上》。大意是人不可以没有耻辱感,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呀!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很难的。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会觉得羞耻,能够有勇气改正,那还为时未晚。如果安于羞耻,而且不觉得是羞耻,反以为是荣耀,那就不可救药了。正如鲁迅所说的,自己身上红肿之处,而偏觉得它灿若桃花,实乃无可救药,永失痊愈的希望。

从上面可以看出 第一句中的耻是羞耻感 后面两句的耻都是羞耻的

意思

2.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3.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口头常言,都这样说‘天下国家’。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家,国家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把什么话都轻易地说出口,那便(要出现很多错处,对他就)不足责备了。”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上)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妨碍自己进步)的坏毛病,就在于他自满到老是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如果西子施身上沾了肮脏,别人走过她身边时也会掩着鼻子;虽然是个面貌丑陋的人,如果他斋戎沐浴,也一样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译文] (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孟子曰:“然。”(告子下)

[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样的好人,有这话吗?”

孟子说:“有的。”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饥饿的人吃什么都美,干渴的人喝什么都甜,这是由于没有尝到饮水和食物的正常味道,因为饥饿与干渴损害了他的味觉。难道只有嘴舌和肚子有饥饿干渴的损害吗?人心也都有类似的损害。如果人能够不使饥饿干渴造成的那种损害,成为人心的损害,那就不会把比不上别人作为忧虑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语言浅近而意义深远的话,这属于善言;运用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这属于善道。君子的语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着很深的道义;君子的操守,以修养本身入手进而达到使天下太平。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种而来耕别人的田——对别人要求十分严格,可自己承担的却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尽心下)

[译文] (孟子说:)“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一个人如果欲望不多,他的善性虽然有点丧失,但不会多;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他的善性虽然有所保存,但是极少了。”

对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拼音的问题,以上都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可能内容有点多,大家要耐心看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