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护
qǔ hù曲护的意思和解释
曲意袒护;委曲袒护。 明 余继登 《曲故纪闻》卷十七:“ 世庙 怒其曲护,命三次不到者,俱送法司逮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 崑生 怒,诣祠责数曰:‘养女不能奉翁姑,略无庭训,而曲护其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一:“无论怎样把他手中的一只笔自由自在地曲,曲得就像 卓别麟 手中的一根手杖,也是难于曲护的。”
曲护的词语分解
qǔ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儿)歌曲:~调。戏~。小~儿。高歌一~。3.歌谱:《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qū1.弯曲(跟“直”相对):~线。~尺。弯腰~背。山回水~。~径通幽。2.使弯曲:~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3.弯曲的地方:河~。4.不公正;无理:是非~直。5.姓。6.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多为麦子、麸皮、大豆的混合物)制成的块状物,用来酿酒或制酱。
1.保护;保卫:爱~。~路。~航。~林。2.袒护;包庇:~短。官官相~。爸爸总是~着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