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
wú kuì无愧的意思和解释
◎ 无愧 wúkuì
[feel no qualms;be worthy of;have a clear conscience] 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于心无愧
亦作“ 无媿 ”。1.没有什么惭愧之处。 南朝 宋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於六涂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媿耳。”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之文﹞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 冯牧 《<郭小川诗选>代序》:“正是这些特征,决定了诗人的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而使他可以无愧地置身于我国最优秀的革命诗人的行列之中。”
2. 谓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班固 《西汉书》,典雅详整,无媿 马迁 ,后世有作,莫能及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一两之金比之万鎰,分两虽悬絶,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
无愧的近义词
◎不愧bùkuì无愧于;名副其实不愧为艺术大师亦作“不媿”。1.不感到羞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汉书·田儋传》:“吾亨人之兄,与其弟併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摇,我独不媿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