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
sān míng三明的意思和解释
1. 道教以日月星为天之三明,耳目口为人之三明,文章华为地之三明。《黄庭内景经·五行》:“三明出华生死际。” 梁丘子 注:“天三明日月星,人三明耳目口,地三明文章华。是生死之际。”
2. 指三个人。指 东汉 “ 凉州 三 明 。”《后汉书·段颎传》:“ 熲 字 纪明 ……初 熲 与 皇甫威明 、 张然明 ,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 凉州 三 明 云。”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路寻西九曲,人似 汉 三 明 。”
3. 指三个人。指 晋 代“中兴三明”。《晋书·诸葛恢传》:“ 诸葛恢 字 道明 …… 颖川 荀闓 字 道明 , 陈留 蔡謨 字 道明 ,与 恢 俱有名誉,号曰‘中兴三明’。人为之语曰:‘京都三 明 各有名, 蔡 氏儒雅 荀 葛 清。’”
4. 佛教语。指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气茂三明,情超六人。” 李周翰 注:“三明,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 西域 备详,东土靡记。”参见“ 三达 ”。
三明的词语分解
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思。~缄其口。3.姓。
1.明亮(跟“暗”相对):~月。天~。灯火通~。2.明白;清楚:问~。讲~。分~。去向不~。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说。~令。~沟。~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英~。精~强干。耳聪目~。眼~手快。5.光明:弃暗投~。~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7.懂得;了解:深~大义。不~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义。赋诗~志。9.明明:你~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天。~晨。~年。~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