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体
bié tǐ别体的意思和解释
◎ 别体 biétǐ
(1) [a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书法上指从旧字体变出来的新字体
(2) [complicated variant]∶汉字的异体
1. 变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又对策者,应詔而陈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献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虽殊,即议之别体也。”《南史·刘孝绰传》:“兼善草隶,自以书似父,乃变为别体。”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此篇虽主意在立别体,然亦自不失为佳製也。”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钞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2. 字的异体。 清 毕沅 《中州金石记》卷一:“此文‘鯀’作‘鮌’,‘眂’从‘氐’,‘条’从‘彳’,俱别体。”
别体的词语分解
bié1.分离:告~。临~纪念。久~重逢。~了,我的母校。2.另外:~人。~称。~有用心。3.转动;转变:她把头~了过去。这个人的脾气一时~不过来。4.姓。5.区分;区别:辨~。鉴~。分门~类。6.差别:天渊之~。7.类别:性~。职~。派~。级~。8.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物体上:把两张发票~在一起。胸前~着一朵红花。9.插住;用东西卡住:皮带上~着一支枪。把门~上。10.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11.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使不能正常行进:~车。12.表示禁止或劝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冒冒失失的。你~走了,在这儿住两天吧。~一个人说了算。13.表示揣测,通常跟“是”字合用(所揣测的事情,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约定的时间都过了,~是他不来了吧?biè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多用于“别不过”):我想不依他,可是又~不过他。
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己话”,亦作“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