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衙
zhèng yá正衙的意思和解释
唐 宋 时正式朝会听政的处所。 唐 白居易 《紫毫笔》诗:“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旧唐书·地理志一》:“ 明堂 之西有 武成殿 ,即正衙听政之所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 丹凤 之内曰 含光殿 ,每至大朝会,则御之。次曰 宣政殿 ,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次曰 紫宸殿 ,谓之上閤,亦曰内衙,奇日视朝则御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丁巳,初令百官正衙常朝外,五日一赴内殿起居。”《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文德殿 ,即 唐 之 宣政殿 也,在 周 为中朝,在 汉 为前朝,在 唐 为正衙。”
正衙的词语分解
zhèng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南。~前方。前后对~。这幅画挂得不~。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房。~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反都很光洁。5.正直:~派。公~。方~。心术不~。6.正当:~路。~理。钱的来路不~。7.(色、味)纯正:~红。~黄。颜色不~。味道不~。8.合乎法度;端正:~楷。~体。9.属性词。基本的;主要的(区别于“副”):~文。~编。~本。~副主任。10.姓。zhēng正月:新~。
1.衙门:~役。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