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
tíng cháng亭长的意思和解释
1. 战国 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 东汉 后渐废。《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 张守节 正义:“ 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
2.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尚书省,《志》云:以亭长启闭传禁约。则知三省亦有也。”
亭长的词语分解
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2.像亭子的小房:书~。3.古又同“渟”。
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寿。夏季昼~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3.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校~。乡~。首~。2.生:~锈。山上~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得快。这孩子~得真胖。4.增进;增加:~见识。~力气。吃一堑,~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