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
yī cí一词的意思和解释
1. 一言;一语。 唐 白居易 《答四皓庙》诗:“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五:“饰非拒諫,断自己意,幕寮俛仰,不措一词,唯孔目官 杨厚 赞成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除感激涕零而外,不能再置一词了。”
2. 同样的言辞。《朱子语类》卷二二:“自新法之行,诸公务为缘饰,文致一词。”如:众口一词。
3. 一首词。《宣和遗事》前集:“那教坊大使 袁陶 ,会作一词,名做《撒金钱》。”
一词的近义词
◎普通pǔtōng(1)∶平常;一般普通人普通科学课程(2)∶普遍这些乡邻普通一请,一连儿热闹了三天。——《儿女英雄传》1.平常的;一般的。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左手边的桌角上有一个带绿灯罩的台灯,那灯泡是...
p>◎普遍pǔbiàn全面。指广泛而有共同性人们普遍的弱点普遍不满p>p>亦作“普徧”。犹全面。谓广泛而有共同性。唐郭周藩《谭子池》诗:“普遍拯疲俗,丁寧告亲知。”唐孔颖达《<周易正义>序》:“既指周代之名...
一词的词语分解
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家人。你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表示专一:~心~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让我闻~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声。看~眼。让我们商量~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请就来。~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1.(~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义正~严。~不达意。他问得我没~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