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贞辞 ”。指醇正有价值的文章。 唐 李德裕 《秋声赋》:“客有贞词瀏湸,逸气纵横,赋掩漏卮之妙,文同蟠木之精。” 明 宋濂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骏发幽潜,勒贞辞只;后千百载,以为期只。”
1.忠于信仰和原则,坚定不变:坚~不屈。2.封建礼教所推崇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节。3.占;卜:~卜。
1.(~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义正~严。~不达意。他问得我没~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