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jīng dū京都的意思和解释
◎ 京都 jīngdū
(1)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国都。京师
有京都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始称于司马晋时,因景王(司马师)讳师,故称京师为京都;或指日本故都,又称西京,在本州岛西南
京师;国都。《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著絶世於皇极,显祸败及京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序:“听其音,錚錚然有京都声。”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京都特设总税务司。”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 山东半岛 和 辽东半岛 遥遥对峙,形成 渤海 海峡,正是兵书上所说的咽喉地带,无怪乎都称这儿是京都的门户。”按, 魏 晋 时,因避 司马师 诔,京师均改称“京都”。 晋 左思 《咏史》诗之一:“边城若鸣鏑,羽檄飞京都。”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一》:“‘ 黄初 元年,京都有事於太庙。’ 晋 史臣避 景帝 ( 司马师 )讳,称京师为京都。”
京都的近义词
◎京城jīngchéng指国都本是京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国都。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吴王濞,骄恣屈强,猖猾始乱,自以兵强国富,势陵京城。”晋左思《咏史》诗之四:“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唐韦应物《拟古诗》...
◎京师jīngshī帝王的都城自京师来。——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赴举京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自京师乘风雪。——清·姚鼐《登泰山记》1.《诗·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马瑞辰通释:“...
◎国都guódū首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战国策·燕策一》:“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远絶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
1.比喻在他人庇覆之下或治下。《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衞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然某独以区区之质,保在逆旅,适当宇下,屏息退处,终...
1.辇毂之下。旧指京城。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是吴越起於轂下,而羌夷接軫也,岂不殆哉。”《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神皋载穆,轂下以清。”李善注引胡广《汉官解故》注:“轂下,喻在輦轂之下,京城之中也。”唐戴叔伦《送僧南归》诗:“师向江南去,予方轂下留。”宋吴曾《能改...
京城地区。辇,天子的车,借指京城。南朝陈沉炯《陈情表》:“臣之屡披丹款,频冒宸鉴,非欲苟违朝廷,远离畿輦。”...
◎都城dūchéng古代诸侯封给卿大夫的采邑;首都;国都1.都邑的城垣。《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杨伯峻注:“都谓都邑,城谓城垣。”元揭傒斯《京城闲居杂言》之一:“都城列万雉,楼观并飞霞。”2.国都。《左传·闵公元年》:“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
1.京都城门。《汉书·王莽传下》:“兵从宣平城门入,民间所谓都门也。”颜师古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唐韩愈《丰陵行》诗:“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宋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2.都中里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元皇帝时,廷尉...
◎首都shǒudū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京都的词语分解
1.国家的首都:~城。~都。2.北京的简称:~广线。3.京族。4.古代数目。指一千万。
dōu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搞文艺工作。他无论干什么~很带劲儿。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会迟到。~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亲姐姐~好。今天一点儿~不冷。一动~不动。4.表示“已经”:饭~凉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市。通~大邑。瓷~。煤~。3.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