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辟
fēi pì非辟的意思和解释
亦作“ 非僻 ”。邪恶。《礼记·玉藻》:“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邪放非辟,无因入之焉。”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杂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非僻之心生焉。”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无事得以编保甲,司教养,销非僻於未萌。”
非辟的词语分解
1.错误(跟“是”相对):是~。习~成是。痛改前~。2.不合于:~法。~礼。~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议。无可厚~。4.不是:答~所问。此情此景~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金属。~晶体。~司机。6.不:~同小可。~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去!9.不好;糟:景况日~。10.指非洲。
bì1.君主:复~。2.姓。3.排除:~邪。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透~。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