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词语 > 愤激的意思

愤激

fèn jī
  • 拼音:fenji
  • 注音:ㄈㄣˋ ㄐㄧ
  • 读音:fèn jī
  • 繁体:憤激

愤激的意思和解释

1. 愤怒激动。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二》:“士卒皆有愤激之气,救败赴亡之急,以决一旦之命。”《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刘毅 ﹞及败於 桑落 ,知物情已去,弥復愤激。” 蒋光慈 《短裤党》四:“但是粗笨的工人群众越受屠杀越愤激,越受压迫越反抗。”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而不粜那已经送到河埠头来的米,却只能作为一句愤激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粜呢?”

2. 激奋,激昂。 晋 张华 《壮士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南史·宋纪上·武帝》:“丹诚未宣,感慨愤激,望霄汉以永怀,盼山川以增佇。” 宋 叶适 《台州州学三老先生祠堂记》:“及 隆兴 英睿愤激,大势宜若遽振。”

3. 指偏激。 明 焦竑 《李氏<焚书>序》:“ 宏甫 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忤者。” 清 王筠 《箓友肊说》:“ 筠 质性粗俗,多愤激过当之语。”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将先后所论洋务五十五篇……付诸手民,定名曰《盛世危言》。自知愤激之词,不免狂戇僭越之罪。”

4. 形容气势猛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畿辅杂记二·苑家口》:“独一河承受诸水,河身狭隘,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衝撞。”

愤激的近义词

  • 1.义愤

    ◎义愤yìfèn基于正义公理激发的愤怒或对非正义的事情引起的愤慨满腔义愤被违反正义的事情所激发的愤怒。《后汉书·逸民传序》:“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藴藉义愤甚矣。”清龙启瑞《粤西团练辑略序》:“威令之迫於上者鲜效,义愤之激於民者有功。...

  • 2.愤怒

    ◎愤怒fènnù非常气愤(激动到极点)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幘投地,曰:‘乃坏汝万里...

  • 3.愤恨

    ◎愤恨fènhèn愤怒怨恨1.愤懑悔恨。汉王充《论衡·死伪》:“田蚡独然者,心负愤恨,病乱妄见也。”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发其愧耻愤恨之心。”2.愤怒痛恨。《后汉书·南匈奴传》:“比不得立,既怀愤恨。”《北史·贺拔胜传》...

  • 4.愤慨

    ◎愤慨fènkǎi愤恨不平亦作“愤愾”。1.愤恨感慨。《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篤,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载晋陶侃《临终表》:“臣年垂八十,位极人臣,啟手啟足,当復何恨!但以餘寇未诛,山陵未復,所以愤慨兼怀,唯此而已。”《晋书·...

  • 5.愤懑

    ◎愤懑fènmèn气愤;抑郁不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充满了愤懑的情绪1.亦作“愤满”、“愤闷”。抑郁烦闷。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

  • 6.气愤

    ◎气愤,气忿qìfèn,qìfèn生气愤恨对他们感到十分气愤1.生气愤恨。《南史·胡蕃传》:“蕃气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清李渔《奈何天·软诓》:“我替你气愤不过,几时走将过去,讥誚他一番纔好。”也指因生气而表现出来的愤慨情绪。叶圣陶《...

  • 7.气氛

    ◎气氛qìfēn(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登灵台以望气氛。——汉·刘向《说苑》(2)∶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讨论会的气氛始终很热烈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汉刘向《说苑·辨物》:“登灵臺以望气氛。”...

  • 愤激的词语分解

  • 1.愤的解释 愤(读音:fèn)部首

    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义~。公~。~世嫉俗。

  • 2.激的解释 激(读音:)部首

    1.(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江水冲到礁石上,~起六七尺高。~起了一场风波。2.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他被雨水~着了。3.用冷水冲或泡食物等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4.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刺~。~怒。劝将不如~将。故意拿话~他。5.(感情)激动:感~。~于义愤。6.急剧;强烈:~战。~流。偏~。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