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
fù hè附和的意思和解释
◎ 附和 fùhè
[echo;chime in with;follow;parrot;in chorus;trail after] 随着别人说或做
点头附和
1. 对别人的言行随声应和(多含贬义)。 唐 孙樵 《骂僮志》:“口口附和,不敢指破。”《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或时唾駡 严 贼,地方人等齐声附和。” 茅盾 《一个女性》三:“虽然不好说他们是共同造谣,至少是附和者。”
2. 依附勾结。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声连势合,附和倾朝廷。”《明史·邹智传》:“ 李林甫 、 牛仙客 与 高力士 相附和,而 唐 政不纲。”
3. 响应,追随。 孙中山 《革命原起》:“自同盟会成立以后,则事体日繁,附和日众。”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何况是同知前程,更无须附和新学,自居于逆党了。”
附和的近义词
網◎同意tóngyì(1)∶同心,一心上下同意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孙子》(2)∶意义相同;意旨相同。亦指用意相同日月与鬼神同意共指。——《论衡》(3)∶对某种主张表...
◎赞助zànzhù支持并协助得到了各界的赞助帮助;支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二·道安》:“安以白马寺狭,乃更立寺,名曰檀溪,即清河张殷宅也。大富长者,并加赞助,建塔五层,起房四百。”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盖贯倡之,黼成之,安中赞助之,所以致中国之祸也。”...
◎赞同zàntóng赞许,认同这一理论受到了广泛的赞同1.参与促成。《北史·李元护传》:“叔业归顺,元护赞同其谋。”2.赞成;同意。鲁迅《<呐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叶圣陶《倪焕之...
◎赞成zànchéng(1)∶对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我不赞成(2)∶帮助促成赞成其计佐助并促成。《后汉书·郑太传》:“况今德政赫赫,股肱惟良,彼岂讚成其谋,造乱长寇哉?”《北史·穆崇传》:“及灵太后欲黜叉,犹豫未决,绍讚成之。...
附和的反义词
p>◎反驳fǎnbó提出反对的理由辩驳他反驳那种认为意大利人不是好战士的传说p>p>1.亦作“反駮”。犹言对立,矛盾。《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駮。”郭沫若...
附和的词语分解
1.外加的;附带的:~录。~设。2.依靠:依~。~随。3.靠近;贴近:~近。~耳交谈。
hé1.平和;和缓:温~。柔~。~颜悦色。2.和谐;和睦:~衷共济。弟兄不~。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媾~。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棋。~局。末了一盘~了。5.姓。6.连带:~盘托出。~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寡。一唱百~。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药。藕粉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面。~泥。~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